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英语教学设计英文版( 二 )


三、优化阅读理解讲评的实施策略
(一) 讲评前精心备课,了解学生学情与归因分析相结合
1. 材料的挖掘与学情的分析
教师在讲评前对阅读理解的材料要认真备课,充分挖掘阅读材料的题材、体裁、篇章结构、语言文化、作者的情感态度及写作意图等 。教师在讲评前还要进行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的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对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了解程度等,然后确定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
例如,2013年江苏卷阅读理解C为科技说明文,介绍了潜水员过快浮出水面造成的减压病及科学家对鱼龙的研究 。科技文词汇多,句子长且结构复杂,理论性和逻辑性又都较强 。再加上文章介绍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因此学生做这类文章觉得雾里看花 。笔者在分析该篇阅读理解前,对文本及学情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Teaching aims:
Students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and read for gist.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read an article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ch as finding the topic sentence in each paragraph, grasping the general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nd knowing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writing’s genre.
Students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articles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be more confident while dealing with such articles.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Students will be guided to ge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by skimming and scanning.
Students will learn to summarize the structure and reading methods of science articles.
2. 学生归因分析
教师在讲评前及时批改并进行正确率等数据统计 。大型的考试可借助机读卡的电脑阅卷结果,分析每个题目的正确率 。平时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填写《阅读理解题答题情况统计表》,教师再认真统计并进行归因分析,了解学生思维上的误区,找出错选的根源,以便讲评时更有针对性 。例如: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英语教学设计英文版

文章插图

从得分率看,61、63、64,三个小题的正确率都没有达到半数,其中63、64得分率极低,分析学生错误角度及原因 。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英语教学设计英文版

文章插图

(二)讲评中内容多元,传授阅读技巧与语言学习相结合
1. 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具有逻辑关系的有机体,所有段落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具有一致性,段落间自然衔接,或递进、或转折、或对比、或互为因果,具有思维的连贯性(熊金霞,2007) 。段落内部一般由主题句和支撑句组成,段内主题句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常位于段首或段尾 。支撑句是阐释这个主题句的事实、细节、原因等(黄群,2009)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从寻找文章主题和段内主题句入手,借助语篇标记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把握文章主旨的阅读习惯 。
例如,讲评2013年江苏卷阅读理解C时,首先指导学生关注每段的关键词、主题句和段落内的语篇标记,然后概括出每段的主题,进行文本的解读 。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英语教学设计英文版

文章插图

2. 促进学生解题技巧的提高
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有主旨大意类、细节考查类、观点态度类、推理判断类、词义猜测类、篇章结构等,不同的题型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向学生详细讲解各种题型以及解答这些题型时常用的各种技巧,并在阅读训练中不断地进行操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