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认为 , 部分年轻人喜欢“适老版” , 主要是他们厌烦了过多的开屏广告、广告弹窗以及隐私信息索取等干扰使用体验的陋习 。 与年轻人形成共振的不是“适老版”的名字 , 而是简洁干净又能够满足需求的应用 。
例如 , “百度大字版”App减少了栏目设置 , 并且有针对性的将普通版“好看视频”换成了“听电台”音频;即使微信这样的“内嵌式”“关怀模式”下 , 更清晰的文字和更易用的按键也有助于提升老年人和视障群体的使用感 。
但在张毅看来 , App在产品体验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 “‘适老化改造’不能流于表面 。 ”张毅指出 , 过去 , App开发者的关注重心都放在年轻人身上 , 因为他们能够带来巨大的流量红利;而现在 ,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退、中老年人群体比例、生活水平的提高 , 单单聚焦年轻人的App反而丢失了大量潜在用户 。
根据艾媒咨询调查 , 中老年网民的网络平均使用时长已经超过全国网民的平均使用时长 , 使用场景覆盖社交通讯、生活服务、健康医疗、娱乐资讯以及电商购物等方面 。 其中 , 社交通讯类App/小程序使用频次最多 , 生活服务类App/小程序则因涵盖较多刚性需求 , 也是使用较多的一类场景 。
【你的App真的换成“适老版”了吗?】“无论开发独立的App , 还是在原有模式下改造 , 都不应停留在放大字体、简化模式等初级层面 , 更要拓展至模块优化、使用指导、安装升级等更多方面 。 ”张毅表示 , 实实在在服务老年人群体 , 对用户和App运营商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做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