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安平大奖,窥探平安智慧城市的底层逻辑( 三 )


平安智慧城市并非是擅长布道的理论派 , 却务实的抓住了城市治理的精髓 。 “珠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的底层逻辑不在于“修坝” , 而是从数据上解决问题 , 所有的技术应用都是为了让数据成为生产力 , 让业务流程数字化 , 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全量信息和决策模型 , 告别“拍脑袋”的经验式治理 , 从过去的“人治”进化到“数治” 。
一份安平大奖,窥探平安智慧城市的底层逻辑
文章图片

不只是在珠海的公卫项目 , 平安智慧城市重构治理决策链路数字化方法论 , 几乎是被贯彻到所有的落地项目中 。
在智慧生活板块 , 2019年初上线的“i深圳”已经覆盖95%的个人服务和70%的企业服务 , 开创了统一办、智能办、免证办、秒报秒批的服务业态 , 目前“i深圳”的周访问量已经超过3900万次 , 平均每个礼拜和深圳的常住人口打两次交道 。 短短三年多时间里 , 平安智慧生活已经在深圳、北京、珠海、中山、江门、盐城、南通等20多座城市落地 。
在智慧环保板块 , 平安智慧城市在深圳搭建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对大气、水和污染源进行精准数据分析 , 实现了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环境治理系统化、绿色发展科学化、政务管理信息化等价值 。 目前深圳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已经汇聚超过6000个监测点 , 采集了260亿条数据 , 平均执法时间缩短了30% , 管理效率提升了50%以上……
平安智慧城市对含义的理解其实并不复杂 , 可以总结为数据、科技、人民三个核心要素 , 即在数据底座的支撑和科技手段的加持下 , 通过数字化治理满足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
04 写在最后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 , 作为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 已经演变成一个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经济、文化、创新功能的生态系统 。
同时也意味着 , 随着城市体量的不断增大 , 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愈加复杂 , 潜在的危机和风险点也陡然增加 。 拥抱新技术、转变新思维、创造新场景 , 可以说是城市持续生长的必然之路 。 只是城市数字化、智慧化的进程 , 也是一场难以避免的试错 , 有值得汲取的教训 , 也有理应推广的标杆 。
再来思考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的价值 , 就像是一盏聚光的探灯 , 正在照亮那些指引了智慧城市风向的优秀样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