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经过一场场激烈的研讨和角逐后 , 素有智慧城市领域“奥斯卡”之称的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终于被揭晓 。
其中在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的评选中 , 平安智慧城市承建的“珠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从上百个申报项目里脱颖而出 , 凭借在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探索 , 斩获了“安平大奖” 。
自IBM在2008年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 , 全球已经有上千座城市参与到智慧化的进程中 , 对应的落地项目可能以十万计 。 由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背书的世界智慧城市大奖 ,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 旨在挖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开拓性项目和战略 。
“珠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的获奖似乎并不让人意外 , 当城市治理遇到各种“黑天鹅”的时候 , 平安智慧城市和珠海回答了一个无数人关切的问题 , 即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免疫力从何而来?
01 被定格的“珠海模式” 想要理解世界智慧城市大奖青睐珠海的原因 , 还要回到十个月前的语境里 。
彼时新冠疫情的防控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 不少城市已经将影响降低到了最小化 , 但潜在的挑战远没有结束 。 就像河北在防控中出现的“漏洞” , 有确诊病例在确诊前已经出现发热症状 , 却多次在当地的某诊所就诊 , 酿成了恶性群体传染事件 。
深处大湾区腹地的珠海有着相同的担忧 , 但珠海没有重复“亡羊补牢”式的防控思维 , 选择在风险应急管理上下功夫 , 试图构建一套数字化的监测预警体系 , 将不确定风险对城市的冲击降低到最小 。
平安智慧城市团队对传统的传染病网络进行梳理后 , 提出了疫情防控的三大挑战:
一是监测预警难 , 现有的数据采集渠道过于单一 , 缺少基于大数据的早期分析预警能力;二是预测调度难 , 缺乏数据驱动的事态发展研判能力 , 难以进行精细化的防控决策部署;三是防控救治难 , 由于基层机构的鉴别能力弱 , 导致联防联控、流行病学调查等关键环节的效率不高 。
文章图片
有别于传统的防控方案 , 平安智慧城市提出了“1+1+3”的公卫应急管理体系 。 首先是打通医院、海关、学校、疾控中心等渠道的数据 , 构建了跨部门的防控大数据体系;然后将平安深耕多年的数据治理引擎、防控知识引擎和应用算法引擎 , 沉淀为一体化的智能防控引擎;并针对疫情防控中的挑战打造了智能监测预警、智能预测调度、智能防控救治等智能应用 , 和政府、医院、公众服务等系统进行打通 。
正如后来外界所熟悉的一幕:珠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在多点多渠道监测的基础上 , 基于知识库和人工智能技术针对症候群、新冠多点触发上报、药品管理等搭建了七大预警体系 , 打造出了一个集中统一、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 , 并在不断衔接更多渠道将监测网络织密织牢 。
和旧有的预警网络做个对比的话 , “珠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率先做到了先知、先决、先行的“珠海模式” 。 比如珠海市如果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少60岁以上的病人 , 且大多存在发热、白痰、咽喉痛、肺部没有感染的情况 , 系统将自动与数据库中的症候群进行匹配 , 迅速判断症候群的可能类别并提前预警 。
也就不难理解“珠海模式”被世界智慧城市大奖推崇的原因 , 弹性应对、精细治理的“珠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 , 在不确定风险出现时做到了快速反应、化解伤害并回归正常状态 , 实现了自我修复的“免疫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