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豪宅,终于找到了居住艺术( 三 )

其次是社区调性的纯粹 。 整个小区只做104个席位 , 而且主力户型约在339-504㎡ 。 事实上 , 上海大多数豪宅的主力面积都集中在200-300㎡之间 , 能把最小户型做到300㎡以上的 , 并不多见 。 在全国范围内 , 只有北京的霄云路8号和深圳的深圳湾壹号等几处传奇豪宅可以达到这个标准 。

第二层理解是:沉浸 。

对建造工艺的沉浸 , 需要对每个细节的深刻把握和理解 。 尤其是欧式这种跨越几个世纪 , 还原文艺复兴经典的艺术形式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 近几年国内纯欧式建筑项目越来越少 。 为何?

其实并不是不受欢迎 , 而是真实的欧式工艺和用料成本极其昂贵 , 大都无法还原其真实面貌 。 尤其是豪宅 , 业主对欧式的理解非常深刻 , 不可能被糊弄过去 。 一旦细节运用不当 , 很可能成为业界笑谈 。 在这点上 , 恒大有自己的想法 。

首先是对建筑用料的沉浸 。 恒大滨江华府以“双子塔”式建筑布局 , 秉承古典三段式对称结构 , 全立面干挂至顶 。 用料源于印度古典棕天然花岗岩 , 和巴西进口世贸金麻天然花岗岩 。 石材花纹和色泽的运用 , 还原了罗马时期的庄严和厚重感 。

这让我想起了2005年开盘的华府天地 。 当时号称“第一豪宅”的华府天地 , 正是因为包下一座巴西石矿来打造全石材立面的住宅 , 才被业界称为一代精品 , 至今仍是豪宅品质的代名词 。

其次是对于园林艺术的沉浸 。 欧式经典园林艺术的难度是最大的 , 同时对细节的要求体现在园林的每一帧画面 。 恒大滨江华府则有他自己的表达 。

项目的占地3.13万方 , 整个园林占地面积高达2.5万方 , 占比高达80% 。 为了还原一座恢弘的下沉式园林 , 园林中央向下挖了足足7米 。

在园林中 , 培育着百余种珍稀植被 , 这是设计团队全球行走20万多公里的成果 。 据朋友介绍 , 为了让园林更有珍藏价值 , 单引进一排美国进口的娜塔栎 , 就等待了整整5年时间 , 在下沉园林的中央 , 还有一株代表着纯洁、高雅的樱花树王 , 也是国内不可多得的 。

名贵景观石 , 世界各国的纯黄铜手工雕刻的物件更不用细说 , 数据统计 , 黄铜整整用了38吨 。 园中还1:1复刻了特莱维许愿池、尼柔斯之泉、赫斯提亚园等9个欧洲艺术经典景观 , 整体来看 , 近乎浓缩了一部西方艺术史诗 。

当然艺术的复刻需要真金白银 , 每平米高达1万元的造价 , 让这座欧式园林在黄浦江边有了特殊的身份 。

第三层理解是:仪式感 。

仪式感才是对品质人生的至高追求 , 为此 , 滨江华府在地下一层特地打造了一处近6000㎡的“超奢级”会所 , 会所围绕下沉庭院展开 , 与园林艺术相辅相成 。

会所中设有的配套项目 , 基本覆盖了日常生活以及社交的所有需求 , 星空恒温泳池、健身房、雪茄室、读书吧、影音室等 , 刻画了一面奢华的生活画卷 。

试想抹一壶清茶 , 玻璃窗外满眼纯洁樱花瓣 , 耳边是尼柔斯之泉的涓涓流水声 , 身边三五好友相伴 , 笑谈商海格局 , 或许这才是身在上海滩独有的一份惬意 。

5

回归

纯粹、沉浸和仪式感 , 其实是对生活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理解 , 用西方欧式的厚重和文艺复兴的经典去表达 , 则是当代建筑艺术 , 一种最有质感的尝试 。

这或许才是上海豪宅的第三个时代:回归 。

女作家周轶君有一句话:“每一次出发其实都埋伏着一场回归 , 一场发现自己的回归 。 ”

而对于房子的回归 , 则是每一个神经单元对于“家”最简单的渴望和触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