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格局已定,“先买房”或“再等等”?3大现状、趋势道破答案

楼市格局已定,“先买房”或“再等等”?3大现状、趋势道破答案

----楼市格局已定 , “先买房”或“再等等”?3大现状、趋势道破答案//----

楼市格局已定,“先买房”或“再等等”?3大现状、趋势道破答案


"multi_version":false

房子对于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受传统观念影响 , 大家都把房子作为成家立业的基础 , 尤其是过去20年 , 房子又与户籍、教育、婚姻等直接挂钩 , 所以买房一直都是头等大事 。 当然 , 这种买房热情也无形中推高了房价的上涨 。 根据统计 , 商品房市场走过20年 , 过去10年房价涨幅是相对比较明显的:从2008年-2019年 , 全国平均房价从3800元到今天已经逼近9000元大关 , 上涨2.4倍左右 , 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甚至从1、2万左右上涨到5、6万 , 涨幅在5倍左右 。

基于房价上涨的事实 ,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买房实现了财务自由 , 所以除了自住 , 炒房囤房客也不断加入买房行列 。 对此 , 有专家表示目前房子已经够30亿人居住了 , 而我国现有人口共14亿 , 所以房子已经过剩了 , 未来房价可能会因为供大于求而越来越便宜 。 此外 , 目前国家调控楼市的决心和力度都比较大 , “金九银十”这一传统旺季也明显成色不足 , 所以无论是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 , 虽然目前房价水平整体平稳 , 但继续上涨的动力似乎都大大削弱了 。

正因如此 , 目前楼市基本分成了两大主流“派别” , 一方认为现在不可以买房 , 主要理由就是目前房价到达了历史高点 , 房子也已开始过剩 , 出生率也呈现下滑迹象 , 所以未来房子会供大求;另一方则认为现在仍旧可以放心买房 , 主要理由就是钢筋、水泥、地价、施工费等都呈现上涨态势 , 房价很难下跌 , 所以如果现在不买房 , 未来可能更买不起 。 那么 , 你认为 , 现在到底该“买房”还是“再等等”呢?笔者认为 , 我们不妨先看看楼市四大现状及发展趋势 。

当前楼市环境、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第一 , 住房空置率水平相对较高 , 房地产税、空置税出台是大势所趋 。

正如我们在上文所说 , 目前整体不缺房子:从居住面积看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截至2018年 ,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从户均套数比来看 , 截至2018年 , 我国常住城镇人口增加到了8.3亿人 , 户均套数也超过了1.1 。 不过 , 总量虽然够了 , 但不少人被平均了 , 这也是住房需求比较旺盛的原因之一 。 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表示 , 最高20%的家庭户拥有约40%或更多的住房 。 无独有偶 , 西南财经大学的一份报告也显示 , 目前主要城市的空置率为22%到26% 。 因此 , 在笔者看来 , 供需不平衡是房价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 随着存量房市场的到来 , 通过房地产税、空置税等把闲置的房产推向市场或是大势所趋 。

第二 , 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 , 涨跌并存或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格局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截至2018年 ,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 , 所以要达到发达国家75%的水平 , 大概还需要15到20年 , 这意味着未来还有大概2亿人口要进城 , 那么 , 这些新增人口会流入哪些城市呢?今年 ,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 明确要培育和发展都市圈、城市群 , 而且还将不断降低或者放开大中城市的落户门槛和限制 , 因此未来新增人口的80%大概率会进入经济发达、就业机会更好的都市圈 , 这里的房价整体依然会保持稳中有涨的局面 。 反之 , 人口流出、就业机会比较少的城市 , 房价可能会逐渐失去支撑 。 因此 , 随着楼市继续分化 , 涨跌并存或是未来房价的基本格局 。

第三 , 居民家庭杠杆率水平较高 , 未来房价大涨的空间和概率不断降低 。

从2008年到2018年 , 我国居民杠杆率上升35.3% 。 同时 , 资料显示 , 目前77%的家庭财富是房地产 , 23%是金融资产 。 其实 , 对于这一点 , 大家都有深切体会 。 过去10多年 , 受房价只涨不跌观念的影响 , 不少人有钱没钱都会买房 , 所以房子已经成为了家庭的主要消费品之一 , 大家的财富慢慢的也与房子捆绑在了一起 , 正因如此 , 未来很难再有足够的财力去买房 , 就算买得起 , 房贷未必还得起 。 此外 , 当前房地产已经趋于饱和 , 该买房的基本都买了 , 需求空间正在慢慢减弱 , 而且在推动脱虚向实和稳步去杠杆的调控背景下 , 炒房者也很难再投机取巧了 。 因此 , 未来房价大涨的概率不断缩小 , 像过去那样翻个几倍的可能性更不现实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