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97: 东原西救
"multi_version":false
今年国庆假期 , 有个城市用一条短信腾出了一座城 , 因为实力宠游客而火了一把 。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 , 没错 , 就是山城重庆 。 这里不止有火锅、美女 , 还有各种“网红”地标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 , 重庆彩车算是把这些元素集于一身 , 玲琅满目 , 令人称道 。
说起这辆“魅力重庆”彩车 , 它有三个“第一”:首次由民营企业承担铸造、铸造企业迪马股份是重庆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中国特种车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
迪马股份有两大核心业务 , 迪马工业负责造车、东原地产负责盖房 。 在重庆 , 甚至在西南 , 几乎没人不知道它 。
那么 , 两手抓是否两手硬呢?
1
故事从“1997”说起
重庆工商大学背后有一座南山书院 , 格外清新幽静 。 前行百米 , 密林深处有一处别墅区 。
其中一栋 , 格外特别 , 警卫更是森严 , 距大门岗亭30米便会触发警告 。 大门之上方镶嵌着“1997”字样 , 这并不是门牌号 , 而是别墅主人为了纪念1997年的那个决定 , 有意而为之 。
1997年 , 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成立 。 山城人民为之振奋 , 卷起裤管干劲十足 。 这时候 , 罗韶宇已经先后供职过多家公司 。 其中 , 不乏当地有名的重庆天府可乐 。
据说 , 他还自己开过面馆 。
有时候 , 成功要靠机会 。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 , 福建一家银行的运钞车被抢 , 轰动一时 。 更可怕的是 , 随后各地接连发生多起类似案件 。 情势严峻 , 人民银行率先将防弹运钞车提上了日程 。
机会来了 。 重庆江北嘉陵江畔的一家小工厂车间里 , 几个人围着一辆汽车正在敲敲打打 , 其中领头的便是罗韶宇 。 那个时候罗韶宇可能不会想到 , 自己正在见证中国第一批防弹运钞车的诞生 。
1997年 , 国家开始强制推行将普通运钞车换成防弹运钞车 , 市场需求就此打开 。 罗韶宇跃跃欲试 , 当年十月 , 他与母亲彭启惠控股的一家公司 , 共同合资组建中奇公司 , 专门做防弹运钞车和警用车 , 这也就是迪马股份的前身 。
当时 , 中奇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03万元 , 罗韶宇仅仅拿出了那个零头——3万块 , 占1% 。 而这3万块 , 成了罗韶宇日后百亿资产的垫脚石 。
1998年 , 罗韶宇通过增资 , 成为实际控制人 。 后来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 , 中奇公司市场占有率达23% , 位居全国第一 , 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头羊 。
期间 , 罗韶宇为公司改了新名字——迪马股份 。
春风得意马蹄疾 , 罗韶宇没有停歇 。 2002年7月 , 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迪马股份上市的钟声 。 名利双收的罗韶宇 , 很快进入亿万富翁俱乐部 。 2006年 , 以16.7亿元成为重庆首富 。
在迪马加鞭的同时 , 罗韶宇还在1998年组建重庆东银集团 , 开始打造“东银系” 。 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 , 罗韶宇通过东银控股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 , 两家A股公司迪马股份与智慧农业 , 以及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东银国际 。
这三家上市公司 , 只有迪马股份坚持多年主业不变 , 即房地产与特种车两大业务 。 智慧农业与东银国际经历了多次更名与业务调整 。
2
国外回来个“罗妹妹”
2004年 , 东原集团在重庆正式成立 , 并先后开拓西南和华中市场 。 逐渐成长为与龙湖、金科并称的 “渝派三强” 。 2014年 , 通过重组并入迪马股份 , 同年登陆上海 。
从成立到布局全国 , 东原地产的发展历程 , 一直有一个女人的身影 。 她就是罗韶宇的妹妹——罗韶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