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97: 东原西救( 二 )
古龙说 , 行走江湖 , 最好不要惹女人 , 因为女人是常规上的弱者 , 但凡踏入江湖 , 要么有过人的武功 , 要么就是有深厚的背景 。
罗韶颖早年赴美留学 , 原本志向是做设计 , 可是回国后却做了几年投行 , 后来又被哥哥“安排”到房地产 , “设计梦想”或已尘封 。
罗韶颖曾说 , 骨子里的东原有两大不甘心:不甘心“还说过得去” , 不甘心“走寻常路” 。
从小型房企起步 , 慢慢做到中型房企 , 东原确实一度另辟蹊径 , 比如声称“中档地做出高档房” , 发力物业、儿童社区等服务建设 。
但似乎忘了提高产品的质量 。
去年杭州东原“印未来”维权的事儿 , 闹得沸沸扬扬 。 今年 , 一场大雨 , 重庆长河原的外墙漆又“神奇脱落” , 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啊 。
很多小型外企追求规模化时 , 会选择一条捷径 , 即合作开发 。 东原同样如此 , 合作名单拉得很长 , 有碧桂园、中南、旭辉这类20强房企 。
拉大旗作虎皮 , 其代价自然利润偏低 , 近几年毛利率维持在二三成 , 净利润7%左右 。
根据克而瑞排行榜 , 东原地产今年上半年全口径销售额为264.5亿 , 位列57名 。 权益销售额为176.9亿 , 位列61名 。
这两项与2018年年末相比 , 排名都出现下滑 。 另外 , 根据迪马股份最近公布的半年报显示 , 东原地产对于集团的营收占比 , 较去年也有所下降 。
2017年 , 罗韶颖沿长江东进 , 如愿入沪 。
总部搬入上海前 , 重庆的项目占比达八成 , 尽管近几年这一比例得以反转 , 但是重庆以外的项目 , 大多位于二线城市 , 而且拿的地价也都不低 , 利润并不高 。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 , 几个布局城市项目也都不多了 , 普遍面临缺地的境况 。
入沪之后 , 东原地产真正走出“重庆森林”了吗?情况似乎没有那么乐观 。
2016年“中国不动产年会”上 , 罗韶颖回顾自己十多年的地产经历 , 感慨虽然房地产一半的江山是靠钱 , 另外一半江山靠地 , 但她宁可回归到产品属性 , 而不是依赖金融属性 。
无奈的是 , 一语成谶 。
2017年11月 , 东原地产控股方东银控股债务危机爆发 , 让东原地产蒙上一层难以摆脱的阴影 , 其股价一度大跌近40% 。
3
谁能救“哥哥”
“花无百日红 , 人无千日好 。 ”
2017年年底 , 约有三十多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涉及与东银控股的债务问题 , 其中主要的七八家银行就涉及了上百亿贷款 。
据传 , 为了买入煤炭资源 , 罗韶宇累计质押迪马股份8.86亿股 , 质押比例高达99.99% 。 但遭遇煤炭业大跌 , 债务危机继而爆发 , 此前质押的股份也均被冻结 。
据罗韶宇自己回忆:
“我们当时去找了中国最好的律所 , 他们说我们没救了 , 还出价2000万元 , 让我们体面的死去 。 我不甘心 , 我不干 。 ”
东银债务危机爆发后 , 重庆市政府出面协调 , 各方就债务处理问题达成协议 , 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
2018年4月 , 罗韶宇更是请动华融资产重组债务 。
然而天不遂人愿 , 此利好消息刚出 , 其董事长赖小民就应声落马 。 东银债务重组再度蒙上了阴影 , 一向滋养东原地产的潺潺清泉 , 顿时枯竭在即 。
2018年9月以来 , 重庆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企的政策 , 同时筹备100亿元的纾困基金 , 随时驰援需要援助的民营企业 。
今年年初 , 东银债务重组方案获得审核通过 , 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技术性操作阶段 , 两家遭遇停牌的子公司也挺过“寒冬” 。
东银控股经历了15个月的“生死时速” , 东原地产自然也心惊肉跳 。 在东银系公司中 , 只有以东原地产为代表的迪马股份 , 风雨中一枝独秀 , 可也是独木难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