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爱康集团异质结设备招标第二批结果出炉 , 其中 , 迈为股份中标600MW高效异质结整线设备采购项目及1.8GW后期采购意向 , 捷佳伟创中标了500MW高效异质结整线设备采购项目及1.5GW后期采购意向 。
另据迈为股份官方微信号 , 日前 , 经权威测试机构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认证 , 迈为联合澳大利亚公司SunDrive , 在全尺寸(M6尺寸 , 274.5cm)单晶HJT电池上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5.54% , 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
捷佳伟创则更像是“端水大师” 。 公司10月1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将始终围绕着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转换效率这一目标 , 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开展TOPCon和异质结设备的研发工作 。 目前设备的研发及验证正按照计划推进中 。 ”
“表面上看 , 这是两种技术的高下之争 。 更深层来看 , 是厂商希望延续现有产线寿命和设备商想要加速设备更新频率之间的一种商业博弈 。 ”某光伏行业分析师向采访人员直言 , “设备商的模式决定了 , 技术不停迭代才能让设备变成易耗品 。 某种程度上说 , 在技术进步方面 , 电池企业与设备企业的利益是冲突的 。 ”
该分析师认为 , 当前PERC技术还有一定优化的空间 , 性价比仍然具备相对优势 。 而HJT即使乐观发展 , 也还需要一个逐步降低成本的过程 , 加之TOPCon等技术的互补 , “可以说在未来5年以内 , 光伏电池领域会出现多种技术并存的格局 。 ”
在此背景下 , 电池新势力“弯道超车”的迫切愿望 , 与老牌厂商谨慎观望、保持跟随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 显示出两种不同立场下的选择逻辑 。
【改良还是革命?光伏电池技术“兵分两路”】“和过去不一样 , 随着光伏产业资本化的推进 , 大家都不缺钱 , 都有实力对多种技术同时投入研发和提前布局 , 只是说龙头对规模化量产会更加严谨 。 ”一位深耕光伏多年的业内人士向采访人员表示 , “最终行业对技术路线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综合性价比 。 这种力量是势不可挡的 , 是非所谓头部企业一己之力所能抗衡的 。 这也是光伏行业20多年来不断洗牌、持续前进的内生动力 。 ”(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