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均价上涨近四成 大屏显示产品受青睐
本文来自中国家电网 。
【彩电均价上涨近四成 大屏显示产品受青睐】自7月份以来 , 持续涨价近一年的LCD TV面板的报价开始回落 。 截止到9月底 , 不同尺寸LCD TV面板的价格均出现大幅降价 , 价格已接近去年年底时的水平 。 然而 , TV面板的大幅降价并没有快速地传导到彩电零售终端 。 10月13日 , 奥维云网发布的《2021年9月家电市场总结(线上篇)》显示 , 9月国内彩电线上均价为2638元 , 比去年同期增长15.0% , 行业均价本年度累计增长39.2% , 涨幅接近四成 。
彩电刚需价值被削弱
彩电终端价格的上涨让彩电厂商纷纷转向生产利润更高的大尺寸电视 , 75英寸、甚至85英寸以上的超大屏成为了彩电厂商布局的新发力点 。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 , 9月彩电线上尺寸零售结构中 , 75英寸及以上产品占比达到18% ,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8个百分点 , 涨幅最大;线上销售额 TOP20 的机型中 , 多款75英寸、80+英寸产品进入热销榜单 , 说明消费者对于超大屏产品越发青睐 , 这显示了彩电消费市场开始向着超大屏演变 , 且随着上游电视芯片短缺的影响加剧 , 彩电市场均价很难回落到以前的低价位 。
从内容和设备上来讲 , 电视所具备的功能已经基本被移动设备(手机、平板)所取代 , 且随着单身或者租房的人越来越多 , 家庭社交的需求的减少(就是家人坐在客厅进行交流的需求) , 购买电视的需求也同步减少 。
根据《2021年中国年轻人居家生活调查报告》显示 , 年轻人搬家时最倾向优先丢弃的TOP10家电中 , 电视机排名第一 , 占比高达25% , 电视机在中国家庭的家电主角地位已经全面动摇 , 对于家庭用户的刚需价值也在削弱 。
对于刚需群体 , 彩电不再是跟白电、厨电一起在房子装修过程就会同步购买 , 而是等搬进新家之后 , 如果确实存在需要后才会购买 , 彩电在家庭的刚需价值在不断锐减 。 同时 , 市场上还出现了智能投影、激光电视等一系列近似的替代品 。
大屏产品迎来利好
近几年 , 受益于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与超大画面 , 家用投影、激光电视等新兴大屏显示硬件受到年轻用户的青睐 , 尤其是性价比更高的投影仪产品 。 目前 , 通过内置智能操作系统的家用投影仪与智能电视在使用上相差无几 , 且家用投影仪常被外界诟病的显示画质方面 , 近年来也升级明显 。
目前 , 智能投影市场在售品牌数量超180个 , 品牌第一阵营以极米、当贝、小米代表互联网厂商 , 占市场份额的70%;第二阵营以爱普生、明基、优派代表的传统投影厂商 , 占份额约为10% 。
根据IDC统计数据显示 , 自2017年以来 , 我国家用投影仪出货量持续提升 , 2020年在总体出货量下降的形势下 , 家用投影仪出货量仍增长至300万台 , 占总出货量的71.7% , 同比增长7.5% 。 IDC预计至2025年中国家用投影仪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仍将超过15% , 家用投影仪出货量将超千万台 。
受到产品均价的上涨、刚需价值的锐减、替代品的崛起等主要因素影响 , 彩电市场销量继续下滑已无可避免 。 从实际数据来看 , 2017年-2021年 , 彩电市场零售量一直处于下滑状态 , 2020年彩电市场全年销量为4450万台 , 2021年1-9月彩电市场零售量为2588万台 。 距离2022年仅剩三个月 , 即便有“双11”的年终冲量促销 , 2021年全年彩电销售量也很可能不到4000万台 。
随着消费升级 , 用户对大屏消费需求加大 , 彩电市场消费大尺寸化将持续;加上彩电厂商掀起的新一轮高端化转型的推进 , 彩电市场均价很难回落到以前的低价位 , 这给大屏显示行业带来巨大利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