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英一播”( 四 )


购买红一播课程的人很多 , 都是她的忠实粉丝 , 英一播就是其中一个 。 她们的目的很简单 , 以后要变成像红一播一样的讲师;她们折服于老师的人格魅力 , 又对课程效果带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她们从基础课程不断买到高级进阶版 , 期待着有一天也会有人像自己一样积极地交钱去“学习” 。
寻找“英一播”
文章图片

英一播对红一播极其喜欢 , 可以形容为忠诚 。 英一播经常责怪自己太笨不开窍才没有学好电商运营没有挣到钱 , 她自我安慰到 , 就像班里的学生都想考清华一样 , 考上的寥寥无几 , 这不代表老师的教学有问题 , 而是学生自己不努力 。
“拍作品门槛低 , 无成本 , 轻轻松松年赚百万 ,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做不了呢 , 一是因为不知道在哪里去抄这些东西 , 二是因为懒 , 不能每天坚持更新 。 ”
这是运营讲师们经常会在直播间讲的话 , 被众多粉丝奉为圭臬 , 这样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将回报与利润的时间无限拉长 , 让一众购买课程的粉丝们在不断地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将矛头对准自己 , 不是老师的教学有问题 , 是我自己没有搞明白罢了 。
在我问到做这一行是否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出成绩时 , 英一播用一惯的“正能量鸡汤”回复我 。
“如果有一颗正能量的心 , 加上有成功人思维格局 , 能成大事 , 如果自私 , 心术不正 , 消极的人做不成功 , 做不长久 , 或者只能挣点小钱!”
能火吗? 英一播会不会能火 , 归根结底会指向同一个问题 , 普通人靠自己能在网络走红并且实现持续地变现吗?
答案肯定是能 , 比如加入MCN 。
在行业媒体的描述里 , MCN是短视频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或者被认为是行业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物 。 在它出现之前 , 人们虽然表现出对短视频内容的需求、对直播内容的需求 , 也愿意真金白银地给视频内容提供者(不一定是创作者)回报 , 但总体上却充满了“草莽气息”——观众喜好是捉摸不定的 , 运气大于一切的——MCN的出现是带来的工业化的可能:
成为一名主播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 创作一支爆款短视频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做成一个百万粉丝的账号需要经历什么样的周期 , 量化带来了有迹可循 , 普通人获得了一个看到“路”的机会 。
我总觉得在英一播、红一播和他们的228家族身上 , 也可以看到点MCN雏形的影子 。 毕竟从外形、内容选择、目标受众等核心环节来看 , 英一播与红一播之间确实能看出工业量产的痕迹 。 但我没办法确定英一播、红一播们是更认同“直播讲师”里“直播”的一部分 , 还是“讲师”的一部分 。
她定义自己传播的是正能量 , 所以她在作品里总是扮演“明白人”的角色 , 在两性、育儿、婆媳关系等各种议题中持续输出自己的感悟 , 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强人 , 她作品里最多的是却是叫女人不抱怨不生气 , 学会忍耐与妥协 。
寻找“英一播”
文章图片

她很看不起别人对生活的抱怨 , 认为这样的人是没有经历足够多的苦难 , 因为在她看来没有经历自然没有说话的资格 , 话语中她似在在感谢曾经的经历塑造了如今的自己 , 那些惨痛的人生经历被生活铸成了一块块勋章 , 她引以为豪 , 甚至在我们聊天的茶楼里看到人家在打麻将都心生不满 , 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 。
她不喜欢接受别人可怜的眼光与高高在上的同情 , 认为自己有能力去解答一些人生困惑 , 给到一些人生建议 , 以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上为背书 , 做生活的“指导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