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实验 , 证实“强者愈强”背后的神经学机制 , 表明它真的能够让大脑发生长久持续的改变 , 而并不光光只是自我安慰而已 。
胡海岚说:“通过在相对简单的比赛中获得成功经历 , 将有助于重塑相关的脑环路(增强自信心) , 从而提高在更困难比赛中获胜的可能 。 先天的弱势 , 也有可能被逆转 。 ”
所以 , 在做一件难的事情前 , 先做几件简单的事情 , 树立信心 , 这是很有道理的 。
发现抑郁症治疗新思路
2018年2月《自然》杂志上 , 刊发了浙江大学胡海岚团队的两篇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 , 中文标题分别为:《氯胺酮阻断外侧缰核簇状放电的快速抗抑郁机制》《星形胶质细胞中Kir4.1驱动外侧缰核神经元簇状放电介导抑郁症发生》 , 主要阐述了抑郁症研究获得的重大突破 。
在当时召开的发布会上 , 《自然》杂志中国区科学总监印格致说 , 抑郁症在全球已经影响超过3.5亿人 , 也是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 在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上甚至超过了癌症 。
每期的《自然》杂志 , 只有十几篇短文和两三篇长文 , 而这次胡海岚教授团队一次性就发表了两篇长文 , 可以说它将会对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
胡海岚教授团队发表的两篇长文 , 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 , 推进了人类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 , 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
两篇长文在三个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突破:
发现抑郁症的形成和大脑中一个反奖赏中心 , 叫做缰核的放电方式密切相关;
发现氯胺酮可以完全阻断这种簇状放电 , 通过和缰核里一个离子通道的结合 。 所以在服用氯胺酮之后 , 可以快速释放对奖赏中心的抑制 , 迅速改善情绪;
针对阻断簇状放电的思路 , 团队为开发新型的快速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
在胡海岚团队的努力下 , 原先抑郁的小老鼠也开朗了 。
胡海岚教授说 , 氯胺酮用来治疗抑郁是以毒攻毒 , 在临床上还没有获批 。 现在大家解析了它的脑机制 , 将有助于研发同样有效 , 但更为安全的抗抑郁药物 。 虽然药物的研发道路漫长 , 但我们已经看见了曙光 , 迈出了第一步 。
人类社会的进步 , 离不开像胡海岚这样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 向他们致敬!
易启江 杜恒峰
【胡海岚教授获世界科学界大奖】(摘自《每日经济新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