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10月3日报道 , 日前 , 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揭晓 , 五位获奖者中有一位中国女科学家 , 她是来自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教授、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主任胡海岚教授 。
她因在神经科学 , 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此奖项 , 她的工作促进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教科文组织和欧莱雅基金会于1998年设立 , 已遴选出122名获奖者 , 还在超过115个国家资助和表彰了3800余名富有潜力的青年女科学家 。
此外 , 胡海岚教授还曾获得第12届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国际奖 。
曾被人民日报称为“亚洲第一人”
胡海岚曾被人民日报称为“亚洲第一人” , 为何有这么高的荣誉?
据都市快报此前报道 , 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IBRO-Kemali)基金会评奖委员会宣布:第12届 IBRO-Kemali国际奖的获得者为胡海岚教授 。 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 , 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
在获奖依据中 , 评奖委员会写道:“此奖为表彰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 。 这些成就得益于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 , 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 她在系统神经科学这一进展快速且竞争激烈的领域成果辉煌 , 建树卓越 , 备受瞩目 , 特予此奖 。 ”
有媒体报道说 , 1973年出生的胡海岚 , 从学生时代起就是顶尖的学霸了 。 她是“全年级数学最好的女生 , 轻声细语 , 从容淡定 , 漂亮聪颖” 。 到了高中 , 斩获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 高三被提前保送北京大学生物系 。
朋友问她生物系毕业以后干什么 , 她笑嘻嘻地回答:“要么研究细胞搞科研 , 要么进酱油厂造酱油 。 ”
直到十多年前 ,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时 , 胡海岚的科研目标开始变得明确——揭开情绪的奥秘 , 掌控大脑神经环路的“编程” 。
“强者愈强”有科学依据
胡海岚在脑科学方面做了一系列研究 , 在国际顶级期刊连续发表学术论文 。
2017年7月 , 胡海岚研究组在《科学》杂志发表的长文《胜负经历重塑丘脑到前额叶皮层环路以调节社会竞争优势》 。 这一成果 , 是胡海岚团队发现了“强者愈强”的现象与大脑活动密切相关 , “强者愈强”可以被人为控制 。
研究的对象 , 是老鼠 。 为了方便理解 , 称呼其中一只老鼠 , 叫豆豆 。 老鼠的世界存在等级 , 豆豆的等级是比较低的 , 所以其他老鼠经常“吃饭睡觉打豆豆” , 可怜的豆豆只能被打 。
2015年 , 胡海岚教授应邀《细胞》杂志子刊《神经科学动态》杂志写综述 , 当时的封面就是胡海岚实验室的主角——小鼠 。
当研究人员让豆豆和其他老鼠在一根狭长管子里相遇时 , 豆豆总是会主动退出或者被更强的老鼠推出管子 。
研究人员观察两只老鼠在管子里互相推搡时发现 , 当小鼠进行推挤或者抵抗住对方推挤时 , 前额叶皮层的神经细胞的活动会有显著增加 。
这项结果提示 , 有可能前额叶皮层神经细胞的电活动 , 控制着小鼠在对抗过程中的行为 , 从而决定了谁在社会竞争中更强大 。
研究人员通过技术手段 , 刺激老鼠前额叶皮层的神经元 ,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 被刺激过的弱小的豆豆 , 突然逆袭 , 变得自信而英勇 , 推挤得更加用力 , 并且能够坚持更久 , 最终将原先比自己强大的小鼠推出了管子 , 赢得了这次竞争 。
经历了6次以上的胜利后 , 曾经羸弱的豆豆已经所向披靡:它可以不再借助科学家的帮助 , 一直保持胜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