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品鉴要素器具与环境,趣谈插花艺术下的意境美与现实的融合( 二 )


有《瓶史》记载: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

插花品鉴要素器具与环境,趣谈插花艺术下的意境美与现实的融合

文章插图
此时,明代的瓶花已然成为室内布局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主流。不同的空间陈设需要不同造型的陶器花器,花不同,花器不同。民间插花的花器往往是质朴的艺术风格表现吉祥的含义,文人的花器插花往往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拘无束讲究个性。而在宫廷中的插花富丽堂皇,光彩炫目而且花器也是及其的华丽。二、 不同场合下的不同花器展现插花艺术的多元化中国古代的审美往往讲究意境美,也就是器具与环境相融合,到今天也是这样。例如在家里的陈设上放着大型的鲤鱼缸,这种缸不能放在厕所,也不能放在门外,要放在客厅的位置。这就讲究搭配,瓶花也是如此,根据不同的环境分为了宫廷插花、民间插花、文人插画和寺庙插花。不管哪一种插花都需要不同的花器相匹配来展现插花所表达的意境。在民间的插花兴起来源于宋代,这种兴起促进了陶瓷业的发展。而在民间花器一般是比较朴素的象征着老百姓平淡朴素的生活,民间的插花往往是展现其生活,所以在材料方面基本是便宜和寻常的花,这种花的种类往往繁多。这种民间花的含义往往是祈福神灵、祭拜祖先所用,风格十分的质朴和醇厚。在明代民间已然有了花卉市场。

插花品鉴要素器具与环境,趣谈插花艺术下的意境美与现实的融合

文章插图
而在我国的文人雅士上,常常以花卉树木给自己命名,例如王维的“竹里馆”都是花卉树木体现自己的情绪,这是文人对自然的热爱。瓶花在他们的生活里始终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在厅堂、卧室还是书房都随处可见的花瓶。文人不讲究插花,还讲究插花的器具,常常对花器进行选购,喜欢清雅之器。
《长物志》记载:大都瓶宁瘦,无过壮,宁大,无过小,高可一尺五寸,低不过一尺, 乃佳。文人中最常驻的居室就是书斋,不同的书斋气势展现不同文人的地位,所以在书斋中的陈设尤为珍贵,插花、盆景、陈设和器具都十分的不同和重要。这种不同的器具不仅将室内的气氛点燃而且烘托了文人雅士的情绪。崇尚自然,又热爱自然将其思想引入到瓶花之中造成一种清新自然的典雅风气,体现文人的清净的生活姿态。而在寺庙中的花瓶更显清新,展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佛前的供奉除了灯、香、茶、果更少不了花。许多的花在佛像或者佛画里经常看到,常常是一种花瓣在佛前供奉,或者是瓶中插莲花供奉佛像,而瓶具多是玻璃瓷瓶,象征着光明。

插花品鉴要素器具与环境,趣谈插花艺术下的意境美与现实的融合

文章插图
插花艺术,毕竟是一门艺术,讲究的是审美的鉴赏能力。我国古代对于这种艺术欣赏水平是十分高的,陶瓷花器的发展也是因此而兴盛,属于相辅相成的特点。朝代的不同审美取向直接影响到插花艺术的不同类型,在唐朝有人推崇“香赏“将插花与燃香一起欣赏,此时风味不同引不同的的风味感受,这种欣赏方式一直到了宋元两代。而在明朝讲究品茶赏花,也这是一种比较高的自我审美在文人雅士中十分的流行,认为不仅能够保持品格高调还能保持鲜花的清新对于花器来说也是有益无害。这是随着王阳明心学的思潮兴起,认为心无外物,心是万物的本源,所以这种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审美主体一直影响到对器具的奸商。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审美走向了世俗化,崇尚奢侈和繁复,与明初的节俭成为了鲜明的对比。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