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品鉴要素器具与环境,趣谈插花艺术下的意境美与现实的融合
花,一直在我国赋予了很多的品质特征,例如最为闻名的梅兰竹菊。而作为花文化的衍生,插花在花艺术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作为插花的花器更是精美。在插花艺术上,我国文人对此爱此不疲,而这种插花艺术也是古代文学美感上的重要体系。在东汉、魏晋的供花,再到唐宋的瓶插花,明代对于插花艺术的品鉴和对花器的研究更是达到了高潮。在明代的插花艺术的兴起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人们从物质消费到了精神消费,从而衍生出了插花艺术的盛行,推动了花器的地位。而对于花的审美也是日益提高,对花的功能不仅仅在看上面,而更能注重花和花器的材质、外形以及深层的含义。

文章插图
陶瓷花器一直在普通民众间都有,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含义。中国的瓷业从宋代的百花齐放到了明代景德镇的一枝独秀,陶瓷花器的装饰也分了很多的不同类型。有瓶类,盆类和筒类等室内摆放的陶器表现了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瓷器体现居住者的身份,理想和地位。明代的经济繁荣不仅带来了物质消费也带来了精神消费,明代文人雅士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推动了明代插花艺术的发展,文人雅士常常聚集在私家园林中进行着文化活动,例如:评书、品花、弹琴等闲适高雅的生活,在其居室陈设、文房器具、园林建筑,都是他们所关注的东西。而花器更是惹人喜爱,这种对花器的把玩更能体现生活情趣的不同,所以在明代的花器和插花艺术成为中国历史上璀璨的一颗星。
根据《小窗幽记》记载:瓶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工具 ,实关幽人性情,若非得趣,个中布置,何能生致。明代插花艺术的喜爱,更多的源于对花的欣赏,花器的把玩,甚至想要在其中感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也是生活情趣的体现,所以花器和插花对文人雅士的重视,也再次展现。这是欣赏花木之美,在诗经中“逃之夭夭,灼灼其华。”更是展现了这种愉悦的快感。

文章插图
元代末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日益尖锐,战争频发,民不聊生。而在明国建立之初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对于生产关系进行改革,改革是颇有成效的。不仅维护了封建的统治而且促进了社会生产力从而将元末战争带来的破坏经济慢慢的平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在政治、生活和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社会矛盾的增加,在文化艺术领域不断出现自由个性的学说,此时在社会中文艺百花齐放,而插花艺术在文人雅士中是必备的学习。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好转,对于其居室也是不断的改造使之有文化气息。当经济不断地发展,人们的钱包也越来越鼓,对于园林的修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园林百花齐放,士大夫往往参与设计,对于这种环境艺术爱此不疲。在江南地区更尤为严重,对于室内的陈设也是颇有严重,对于家具、结构、设计等都有其自己的研究,例如字画、盆景需要挂在哪里,都有讲究的,而且材料,造型都要讲究精致。

文章插图
而作为装饰品中最多的就是陶器,陶器与盆栽、插花、盆景都有密切的关系。明代的陶器最有名的就是景德镇,有着“天下窑器所聚,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的美称。陶器自古以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明代发展到了巅峰,官窑和民窑对于陶陶器的发展都是良好的,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宋代的黄金时期,一直到了明代瓷器艺术设计,瓷器的历史一直在不停的发展。对于陶器的装饰,拥有插花、盆栽等各种方法,在明代插花艺术是巅峰,宋元时期的古典静雅到了明代的成熟完善,都是一个理论完善的过程。在历史上对于插花都有不同的史籍记载,袁宏道的《瓶史》将插花不仅重意境,还要讲究布局配置和构图章法,从而不断完善插花艺术。这时候插瓶花成为主流,出现了理念花和文人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