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空间站姿态倾斜超70度,复盘神舟十三号发射对接,决胜之战( 二 )

天宫空间站姿态倾斜超70度,复盘神舟十三号发射对接,决胜之战
文章图片
一二级分离
天宫空间站姿态倾斜超70度,复盘神舟十三号发射对接,决胜之战
文章图片
助推器、一二级分离光学跟踪影像画面
天宫空间站姿态倾斜超70度,复盘神舟十三号发射对接,决胜之战
文章图片
抛整流罩
抛整流罩时飞行高度已经超出100公里卡门线 , 神舟十三号飞船暴露于外层空间 , 即没有逃逸塔也没有高空逃逸发动机 , 此时航天员的安全主要依托神舟飞船保障 ,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船箭立即分离 。 船箭分离后飞船速度若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可视情况进行两个选择 , 可以继续绕地球飞行 , 等待最佳再入大气时间窗口 , 若没有达到环绕地球运行的速度条件 , 则飞船三舱当即两两分离 , 返回舱再入大气层 。
飞行约459秒二子级主发动机关机 , 游动发动机继续工作 , 这是为什么呢?
天宫空间站姿态倾斜超70度,复盘神舟十三号发射对接,决胜之战
文章图片
二级主发动机关机
实际上除新一代运载火箭之外 , 上一代火箭几乎都脱胎于DF-5导弹 , 该弹派生出了长征2号火箭 , 当时该火箭在进行二子级设计时发现主发动机与游动发动机一起工作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运力损失很大无法满足需求 。
天宫空间站姿态倾斜超70度,复盘神舟十三号发射对接,决胜之战
文章图片
DF-5(资料图)
设计人员苦思冥想了很多方法都不行 , 最终选择的办法是让主发动机提前关机 , 然后省出燃料让推力更小的游动发动机工作更长时间 , 这样一来在不更改发动机配置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火箭运力 , 同时还能消除大发动机关机时的推力偏差 , 长征2F火箭二子级也延续了这一关机时序设计 。
飞行约581秒二子级游动发动机关机 , 紧接着船箭分离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6公里的预定轨道 , 至此火箭发射段工作圆满完成 。
天宫空间站姿态倾斜超70度,复盘神舟十三号发射对接,决胜之战
文章图片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2F遥十三“船箭分离”
火箭发射虽然完成了 , 但是飞船入轨段工作才刚刚开始 , 需要确认一系列的状态 。
船箭分离后太阳翼与中继天线相继展开 , 然后确认太阳翼驱动机构 , 航天员还要报告座舱环境 , 在地面确认座舱环境后 , 航天员可打开舱内压力服面窗 。 由于是夜间发射入轨后神舟飞船还处在阴影区 , 等待进入阳照区确认太阳翼发供电能力之后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宣告神舟十三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
天宫空间站姿态倾斜超70度,复盘神舟十三号发射对接,决胜之战
文章图片
神舟十三号太阳翼、中继天线相继展开
紧接着神舟十三号进入6.5小时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 。 不论是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 亦或者其他传统交会对接 , 追踪飞行器与目标飞行器之间通常有三个阶段任务 , 依次分别是远距离导引段、近程控制段(寻的段、接近段、平移靠拢段)、对接段 。
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与传统两天交会对接模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远距离导引段” , 进入空间站任务之前飞船在此阶段需要依靠地面测控站测算轨道位置 , 再根据上行指令进行轨道机动 , 耗时耗力 , 效率低 , 所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
天宫空间站姿态倾斜超70度,复盘神舟十三号发射对接,决胜之战
文章图片
远距离导引段
自天舟二号开始“远距离导引段”引入全自主导航 , 飞船可以在轨解算轨道信息并自主控制进行机动变轨 , 这主要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使得飞船与空间站的空间位置信息获取更加便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