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突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
过去这些任务给人们的印象是两三年才有一次载人航天发射 , 这是因为我们走的是一条技术密集型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
以交会对接技术为例 , 我们只用9艘飞船就掌握了全套能力 , 而另外两个载人航天大国则是通过数十次飞船发射才得以攻克 。 再比如昔日闪耀太空规模近80吨的天空实验室连推进剂在轨补加能力都没有 。
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今天步入空间站时代进行技术储备、能力储备、经验储备 , 唯有如此才能走得更快更稳 。
文章图片
空间站任务阶段处于滚动备份状态下的长征2F火箭
进入空间站时代后 , 载人/货运飞船年均发射量至少是3艘 ,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研制中小型货运飞船 , 不仅任务频率提升明显 , 天宫空间站科研效率 , 及其它以霍尔电推与大型柔性太阳翼为代表的先进功能配置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文章图片
3艘神舟飞船同时出镜(第3艘尚未安装推进舱)
神舟十三号作为天宫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飞行任务 , 其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同样是艰巨的 。 首先空间站构型更加复杂 , 是由一舱三船组成规模达50吨级的T字形构型 , 半年在轨时间相较于神舟十二号乘组延长一倍 , 这也是此后各批次航天员常态化的驻留时间 , 进一步全面验证空间站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能力 。
同时还将开展天和机械臂捕获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舱段转位试验 , 以及航天员遥操作辅助对接试验 。
文章图片
翟志刚在地面进行遥操作对接训练画面
“舱段转位试验”是为明年进行大型实验舱转位对接做准备 , “遥操作辅助对接试验”是一种全新的对接技术 , 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对来访无人航天器进行手动遥控控制对接 , 是提高无人航天器对接安全性的必备关键技术 。
文章图片
天和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试验
随着在轨时间延长太空出舱任务的安排也将更多 , 预计将有2到3次出舱任务 , 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悬挂装置 , 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 , 出舱任务难度相较于神舟十二号更大 。
除此之外太空老师王亚平也将继续开课 , 大众将学习到更多的太空知识 , 还要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 , 科研工作的深度与丰富程度都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
文章图片
神舟七号指令长翟志刚首次太空出舱画面
“我已出舱 , 感觉良好 。 ” , 十三年前我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刚出舱第一句话令国人印象深刻 , 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他将再度出舱 , 这一次他又会说什么呢?大家可以发挥想象……
文章图片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列队向地面报告
待神舟十三号任务完成之后 , 天和核心舱将进行关键技术验证评估 , 评估通过后将正式拉开在轨建造大幕 , 明年长征5B大型运载火箭将再次披挂上阵 , 连续实施两次密集发射 , 将问天号实验舱与梦天号实验舱发射入轨 , 在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我们将完成天宫空间站在轨组装任务 , 载人航天工程奋斗三十年的梦想将在此刻圆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