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迎两大逆转现象,冯仑曹德旺“劝告”将成真,2种人会有麻烦( 二 )

炒房成本越来越高 , 炒房团已经难见“踪影”

炒房团 , 是楼市中诞生的名词 , 这在过去会被不少买房人视为机遇 , 炒房团看中的地方可能升值潜力就比较大 , 在各种力量作用下 , 房价可能出现迅速爬升 , 由于房价一直在上涨 , 所以 , 也并没有存在谁接“最后一棒”的说法 , 大家因此而赚得盆满钵满 。 但今非昔比 , 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相继发生作用 , 已难看到炒房团的足迹 ,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 , 一方面大多楼市尚可的城市都加入了限售条款 , 流动性被限制死 , 炒房客不能像过去那样短炒获利;另一方面 , 资金成本高企 , 如果炒房客长期持有房产就意味着需要支出更高成本 , 在房价平稳情况下 , 小涨或者不涨就意味着亏本 。 这些调控政策无疑掐住了炒房客的“七寸” 。 在炒房客大量退出市场的情况下 , 市场需求也将恢复到真实的购房需求 。 而炒房客即使不像开发商那样倒闭破产 , 也不得不把手中的资金投向别处 。

首富开发商动向折射出未来房地产新方向

最能知楼市冷暖的 , 无疑就是卖给我们房子的开发商 。 李嘉诚 , 多次蝉联世界华人首富 ,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进入房地产行业掘金 , 是最早的一批开发商之一 , 他曾说 , 不会赚取房地产的最后一个铜板 , 行动上也是如此 , 这些年 , 李嘉诚连续转售了大陆房地产项目 , 在一些人看来 , 他没有卖在最高点 。 不过 , 这或许就是他经商的“高明之处” 。 而另一地产首富就是王健林 , 自2017年宣布退出房地产后 , 旗下万达已经走上轻资产之路 。 两位地产首富“未谋而动作节拍出奇一致” 。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除巨富们对未来房地产的态度 。 而与此同时 , 2种人会有麻烦了 。

冯仑曹德旺“劝告”将成真

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开发商叫冯仑 , 在房地产界知名度也颇高 , 1993年就组建了万通地产 , 是内地早期在房地产领域淘金的开发商 , 而在1999年就与万科王石成立了中国首家房地产策略联盟机构-中城房网 , 随着时间推移 , 他对房地产的看法也在逐步改变 , 他认为“如果是我 , 有多余的房子 , 除了自己住以外的第二套 , 甚至第三套 , 我就卖了换成别的资产 , 流动性更大的资产” , 在他看来 , 资产如果没有流动性 , 就不是一个好资产 。

曹德旺也在不同场合表示 , 房地产走势也说明 , 炒房投机难以继续生存 , 如果不卖掉多余房子 , 以后卖不掉也租不出去 , 而且还要交管理费 , 据他说 , 除了自住房外 , 没有其他多余的房子 。

从两位大佬的“劝告”中 , 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炒房客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 , 炒房难有盈利 。 这一种人将面临巨大压力 , 一是房子被限制住卖不了 , 当房产税 , 甚至空置税来临时 , 只能成为桌上鱼肉 。 二是二手房成交量小 , 真要转手成功 , 需要拿出”诚意价” , 不但盈不了利 , 还可能面临亏损 。

此外 , 还有一种人也面临麻烦 , 那就是刚需购房者 。 在大城市买房是我们在那工作生活学习的人一生的梦想 , 这些地方往往也聚集了大量刚性住房需求 , 希望房价降到2、3千元一平 , 多少显得不太现实 , 而且按照未来的情况看 , 这些地方往往易涨难跌 。 笔者倒是有一个想法 , 如果真在这些地方买不起房 , 不如把眼光投向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 , 随着未来交通便捷 , 工作生活都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

学习更多房产知识 , 欢迎关注本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