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地产中的度假型房产( 三 )

一个微度假项目如果按照六年的开发周期来测算 , 我们来看看不同阶段的目标收益定位:前期在一年到两年的阶段 , 住宅的销售应该占到整个周期50%的利润 , 而度假的游玩主题是需要补贴经营的 , 商业配套是需要扶持租金的 , 合作项目通常是以土地参股的形式啊去开展 。 到了中期(第3~4年)这个阶段住宅的销售利润大概能占到30%左右 。 这样游玩主题的度假项目基本上实现盈利平衡 。

商业配套的目标是租金达到平衡 , 合作的项目则是希望经营回正 。 到了后期(第5~6年) , 住宅销售到了尾期 , 这个阶段的住宅会保留一些高溢价的楼王产品或者别墅产品 , 这是一个高溢价产品销售的最好时机 。 那度假的游玩主题就实现了稳定的收益 , 商业也开始租金回正 , 开始有溢价的产生 。 然后 , 合作的项目目标开始分成 , 整个项目发展周期以六年来测算的话 , 住宅的整体销售利润应该是占到70% , 而运营板块的利润占30% , 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模型 。 在整个开发期结束之后 , 则主要靠运营板块的产品来实现和产生利润 。

最后总结一下微型度假房产的几个核心观点

第一个是度假和地产之间的关系 。 度假地产的灵魂是度假 , 先有度假再有地产 , 如果度假产品不出彩 , 吸引不了人 , 那么这个地产板块就是没有价值的 。 因为它远离城区 , 它作为第一居所和第二居所 , 都不具备成立的标准和价值 。 项目价值的基础一定是度假产品的价值 , 也就是说房子能卖多少钱不是房子本身 , 而是度假产品的价值 。

第二个是度假内容 。 需要确定度假模式 , 开发丰富的度假内容 。 然后是确定什么人群是主要核心度假人群?什么人群是辅助人群?然后根据这样的人群定位 , 去设计不同人群的服务体系 。

第三个是运营策略 。 微度假项目一定要考虑轻持有资产 , 重试运营的策略 。 很多开发商都容易头脑发热 , 一砸就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一个游乐场进去 , 想学习华侨城、长隆等 , 但是做重资产的产品 , 它的风险是要么行 , 要么就失败 。 通常失败之后的旅游产品是很难重新翻身的 。

下一个是产业集成、渠道集成 , 它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开发难度和运营难度 。 作为开发商来说是搭个平台 , 这里面植入什么产业?什么游玩主题?什么样的酒店?什么样的商业?

最后一个是关于住宅策略 。 度假产品小型化 , 降低进入门槛 , 通常会先布置一些mini别墅、类别墅 , 这种产品打头阵 , 再加上一些小型化公寓 。 如果这个项目有机会从第二居所慢慢发展成为第一居所 , 那我们可以从中长期规划里面去做住宅产品升级 。 住宅的排布是按照资源优劣去分布整个建筑的产品和密度

""multi_version":false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