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规律 语言文字运用包含的内容有


语言文字运用(一)(词语、修辞、标点、比较表达)
【备考指南】
高考考查的现代汉语词语有三种:实词、虚词、成语(熟语) 。成语多年来一直考查,既有近义辨析,也有使用辨误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今年也由后台转向前方,随着语段语境题型的进一步深化拓展,词语的使用和辨析还有可能成为重点 。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是恰当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手段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根据特定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格,以生动、鲜明地表情达意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九种,以及不太常见的引用、双关、顶真等 。从目前的高考命题看,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是准确辨识,二是对修辞运用效果的分析 。
常见的标点符号包括7种点号和9种标号 。句内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共4种;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共3三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共9种 。从2020年的新高考全国卷Ⅰ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落实在对标号作用的理解上 。
在新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中,有对语言表达效果分析的主观简答题,其要求是比较语义基本相同的两种表达形式的优劣 。语句的表达效果,一般受遣词造句、句式运用、表达技巧和语体色彩等多种因素影响,仅以句式为例,又可分为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单句和复句,常式句和变式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等 。【核心能力·对点突破】
一、辨析词语
技法总结
①明察语境义 。一个词语必须用于适合它的语言环境,才能发挥出它独特的表意功能 。词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准确把握语境需要的意思,二是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两者必须相互结合 。
②辨析词语义 。词语一般有四个本质属性:基本意义、感情色彩、使用对象和语法功能 。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对近义词语辨析的八个角度:词义的轻重、意义的侧重点、使用的范围、适用的对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法功能、语素构成等 。
二、分析修辞手法
1.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a.比喻的作用:①生动形象,突出特征;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③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
b.比拟的作用:①表达作者的感情色彩;②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③使语言风趣幽默,这一种修辞效果多见于拟物的句子中 。
c.夸张的作用: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②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③生动开朗,幽默风趣 。
d.对偶的作用:①句式整齐,音乐感强;②表意凝练,具警策之美;③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
e.排比的作用:①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②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③造成气势,增强表现力;④层递还能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 。
f.反问的作用:①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②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③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④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
g.设问的作用: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读者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辅助反应思维过程,起到理清思路,提纲挈领的作用;④在文章的段落与段落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层层递进 。
h.反语的作用: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②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此语表达加强效果;④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