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 , 虚拟制片技术在动画领域中 , 为动画制作提供可“实时互动的高质量虚拟角色 。 ”动画导演赵霁认为 , 这在表演层面提供了一种新的逻辑与方法 。
“传统的动画表演和演员的真人表演有很大区别 。 传统动画制作过程中 , 导演和画师在前期筹备阶段需要对动画角色的行为、举动进行全方位构想 , 再去进行实际操作 。 演员则会在表演过程中提供的‘意外感’与‘真实感’ 。 ”因此 , 赵霁认为 , 虚拟制片以及虚拟拍摄的技术发展 , 为动画中数字角色的表演 , 提供了一种“往上走的可能性” 。
与此同时 , 赵霁也认为 , 虚拟制作技术的发展 , 催动着动画专业人才将想象力进行前置 , “实拍的时候 , 更像片长实行侧的情况 。 哪怕全面虚拍一遍 , 在那个阶段可以无限的尝试及创作 , 这可能是更有价值的 。 ”
【虚拟制片的「具象时代」】这种对于影视动画制作流程的颠覆式想象 , 与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副秘书长、著名制片人陈洪伟对于影视制作流程的想法不谋而合 。 “虚拟制片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 , 流程再造可能更关键 。 ”将想象力前置 , 实际制作流程则会更为标准化、工业化 。 以此“形成强有力的闭环 , 这对于行业来说 ,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陈鸿伟说道 。
03|未来 随着以虚拟片场、摄影机内特效、虚拟探查、实时渲染、多用户工作流程为代表的虚拟拍摄与虚拟制片技术的发展 , 在解放影视行业生产力的同时 , 也在不断掀起一场由虚拟制作引发的数字内容创新革命 。
一方面 , 技术的不断发展 , 让著名导演李蔚然对虚拟拍摄与虚拟制片的未来充满信心 , “未来(虚拟制片与虚拟拍摄技术)一定会被广泛运用的 , 而且会越来越方便 。 创作者跟工具之间的关系 , 就是省不省劲 。 ”
FACEGOOD(量子动力)创始人CEO王全伟 , 同样注意到创作者的重要性 。 基于核心技术产品化成果 , FACEGOOD(量子动力)推出虚拟拍摄产品avatary , 赋能全球创作者 。 “我们为创作者提供一辆法拉利 , 但是可以用来通勤的法拉利 。 ”
另一方面 , 影视产业与实体业务的结合可能 , 也被越来越多的从业者看到 。 科幻电影导演认为 , 影视逐渐与游戏相组合交融 , 并在技术层面实现交叉 , 最终“电影可以拥有游戏的高效与实时 , 游戏也会拥有电影的影像质感 。 ”
文章图片
虚拟影视与其他业务相交叉发展的可能性 , 爱奇艺副总裁兼智能制作部总经理朱梁在今年3月份 , 为女子偶像组合THE 9制作全球首场影视级LED写实化虚拟制作实时演出 , 在这场虚拟演唱会中 , 观众可以把弹幕与XR背景进行实时叠加 , 通过虚拟制作 , 观众与内容被不断拉近 , 并形成新意义上的“内容共创” 。
目前国内虚拟拍摄与虚拟制作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 陈鸿伟认为 , 国内流行的大部分影视制作技术大多数来自国外引进 ,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造车的能力 , 但是我们还需要有造车轮的能力 , 而这与行业产业人才的分布有密切关系 。 ”
今年成立FACEGOOD的王全伟在论坛上表示 , 将继续扩大形象与软体仿真方面的优势 , 抓牢相关专业人才 。 “我们将与清华大学共同成立实验室 , 进行下一代人脸算法研究 , 同时围绕脸的三个点:建模、绑定、驱动 , 与上海交通大学做数字研究中心进行合作 。 ”
除了影视制作公司与各大高校展开“产学研”相结合的影视合作 , 重庆市政府也同时大力实施 ,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 掀起虚拟制片应用浪潮 , 助力中国科技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