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 , 捷豹路虎借此机会开启“LADY FIRST”品牌体验项目 , 凯迪拉克的Cadillac Lady都以女性为目标 。 此外 , 林肯推出了由品牌理念“林肯之道”衍生的“她之道” , 专门服务女性消费者 。 自主品牌之中 , 长城汽车成立了“坦克300女性俱乐部” , 比亚迪则搭建专为女车主设立的交流平台“木兰荟” 。
这么多车企瞄准了女车主 , 可见 , 女人的钱果真好赚 。
真的吗?
女司机需要“专宠”
事实上 , 女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 都被汽车设计者所忽视 。
“男性定位的新车市场和定位其实相对稳定、成熟 , 大越野、SUV等都带有强烈的荷尔蒙标签 , 深受男性消费者喜爱 。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与饱和 , 车企发现了女性消费者的潜在购买力 。 ”一位熟悉汽车营销的人士向AI财经社表示 。
汽车从男性专属 , 到“专宠”女性 ,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 。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路虎 。
1948年第一款路虎汽车问世以来 , 一直将男性消费者作为主要受众 。 硬朗外形、超强耐力、冷峻色调 , 路虎也深受男性喜爱 。
直到足足60年后的2008年 , 路虎被印度塔塔公司收购 , 为了拓宽市场 , 才于两年后的2010年推出了揽胜极光系列车型 , 将受众群体拓宽到了女性消费者 。 大部分汽车品牌的经历都与此类似 。
当然也不排除剑走偏锋的成功者 。 1949年 , 大众甲壳虫刚引进到美国的时候 , 只卖出了两辆 。 在1950年代 , 当它把销售对象瞄准于年轻的女士 , 销量就有了大幅上升 , 最后竟然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汽车 。 不过 , 甲壳虫的奇迹 , 很难复制 。

文章图片
图2/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 有更多车型依靠女性市场创造销量奇迹 , 然而 , 这些产品的成功有一些“无心插柳” 。 包括大众polo 、甲壳虫 , 宝马Mini、宝马z4、奥迪A5、保时捷boxster等 。 但这些车型被外界戴上有色眼镜看待 , 甚至被贴上“二奶车”等标签 。
原因就在于 , 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汽车依然是贵重的生产生活工具 , 实用性是第一位的 , 而空间尺寸和政商社交属性又被看得很重 。 当打扮靓丽的年轻女司机开着一辆好看贵重且“不实用”的车子 , 会遭到非议 。
因此 ,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 打动男性是车企营销的核心 。 汽车品牌营销投放普遍讨好男性 , 营销关键词包括足球赛事、动作电影、F1赛车、拉力赛等 。
一年一度的美国超级碗职业橄榄球大赛 , 是体育界的盛会 , 也被称为“北美春晚” , 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 作为一项男性观众占压倒性优势的赛事 , 它也是汽车厂商发布新车广告的必争之地 。
2017年 , 超级碗的中场广告费已经高达每30秒500万美元 。 在这一年 , 汽车厂商奥迪没有宣传任何一款车型 , 而是打出“男女平等 , 同工同酬”的口号 , 成为超级碗史上最受争议的广告 。
再看今年 , 去超级碗刷存在感的只有三个汽车品牌:通用、丰田和Jeep 。 对于为什么缺席超级碗 , 车企有的说一次性投入过多经费在一场传播中不划算 , 有的说推出新车型与超级碗播出时间不匹配;雷克萨斯解释说更愿意把广告费用花在社交平台上 , 还能直接和用户互动 。
其实 , 核心原因在于营销环境发生了变化 , 车企已经开始意识到 , 男性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目标群体 。
此前 , 在一份网络上流传的消费力排行榜中 , “少女、少妇、小孩、老人、狗、男人”的消费力排行引发关注 。 尽管榜单带着戏谑的成分 , 但是做生意的人都懂 , 女人的钱确实好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