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的文化特色 如皋出名的风水大师


王俊乂,如皋人,字尧民,王觌孙子,北宋徽宗时状元 。
【如皋的文化特色 如皋出名的风水大师】少时在家乡如皋刻苦攻读,后至京师开封太学深造,成绩居冠,被宋徽宗皇帝亲擢为状元 。由于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多次拒绝权相蔡京、童贯拉拢,仕途一直受排挤倾轧,仅任国子监博士、太学博士、吏部员外郎、右司员外郎,最终英年早逝,仅四十七岁累死在岳州任所 。
《宋史》称他“与李祈友善,首建正论于宣和间 。当是时,诸公卿稍知分别善恶邪正,两人力也 。”遗著有《文集》《易说》各十卷 。

如皋的文化特色 如皋出名的风水大师

文章插图
状元陂灯光不灭
如皋第一巷是集贤里(即冒家巷),第一巷里如皋第一家族是王氏家族,第一家族里诞生了如皋也是江海大地上的第一个状元王俊乂 。
王俊乂故居位于如城东南隅集贤里,现如皋高等师范学校西 。集贤里得名于北宋,王氏家族居此,王门子孙王惟熙、王观、王觌、王咸义、王歧、王振纲五代出过六位进士,一位状元王俊乂,这在当年是何其荣耀与显赫!这条宋代古巷王家族现存旧屋29间,有堂屋、厢房、影壁水井扣马梁等,当年的书斋、花园、假山、水池已不见踪迹了 。
王俊乂自幼好学,聪明过人,青年时更是专心苦读 。他一度嫌城市喧闹,一个人搬到如城西北十里外的农村租屋读书 。读书处方圆四亩,地势高平,四面环水 。相传王俊乂每夜一灯清炯,光烛悠远,朗朗书声播四野 。这个个性化的读书方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这就难怪后来去京师开封求学,王俊乂成绩为太学之冠 。
清汪廷燮《状元陂》诗称道其事:太原家世总能文,第一胪传更有君 。北宋直臣存故里,东皋衰草没秋坟 。种鱼旧沼鹥凫乱,隐豹名山雾雨纷 。六百年来灯未续,心香一瓣是谁焚?
如皋人一直认为,集贤里风水绝好,流传“金龟压钮,代产伟人”的说法 。这当然不是空穴来风 。300米长的这条巷子一千多年来先后出过一名状元和17名进士 。这不仅在江海大地空前绝后,恐怕放到全国也是十分罕见,但人们还是更相信这条巷子里家风传承好,子孙刻苦努力的居多 。近代如皋第一名贤沙元炳修缮王氏家族大院后,亲笔题写大门楹联为:“家传经学,里有名贤” 。而王俊乂少年时苦读书的故事更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成为如皋人教育子弟的活教材 。

如皋的文化特色 如皋出名的风水大师

文章插图
如皋第一巷集贤里(即冒家巷,见上图),第一巷里如皋第一家族是王氏家族,这里诞生了如皋也是江海大地上的第一个状元王俊乂 。郭祥贵摄
状元坊巍峨不朽
如皋人从来敬重王俊乂的人品和官品,把他年轻时读书处称为“状元陂”,并在东大街为他建了“状元坊”,还在郜家巷薛家潭建了“状元坟”,对他表示永远的怀念和致敬 。
如城西云路巷向北到东大街这一带叫状元坊,而巷口大街交接处矗立一石牌坊,石牌坊下有石雕狮子蹲踞,又引出向北一条小巷子叫狮子巷 。“文革”中状元坊改叫“附小西巷”,狮子巷改叫“跃进路10巷”,但人心难违,1981年状元又回来了,人们感到还是叫“状元坊”更顺口 。
《如皋县志》《如皋文化志》叙述道:王状元俊乂少时至开封求学,旅费用尽,有人劝他去投奔当时握有大权的宦官童贯,可获资助,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 。王俊乂不屑一顾 。宋徽宗迷信道教,宠爱道士林灵素,林在宝箓宫讲道经,诏令太学选士人去听讲 。王俊乂到讲堂,贴近帷幕,太监点名传呼,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王俊乂隔幕致礼,并不出拜 。当时林权倾朝野,人人畏惧,俊乂却处之泰然,别人都为他捏一大把汗 。后来乡贤冒广生《龙游河棹歌·八》中赞道:两学诸生汗且僵,宣和遗事太荒唐;抠衣不下黄冠拜,此是朝阳一凤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