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微信贷“不可能三角”( 三 )
“事实上 , 金融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两点:一是通过业务规模化令获客成本降低 , 二是通过算力模型令运营成本降低与风控效率增加 。 但要让这两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 关键在于破解不可能三角难题 。 ”卢瑶直言 。
她表示 , 短期而言 , 小微业务的蓬勃发展 , 主要得益于政策扶持 , 包括相关部门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业务信贷投放;但长期而言 , 小微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则高度依靠金融科技的进步 , 即金融科技务必解决两大问题 , 一是协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面精准识别小微企业的各类经营风险 , 引导他们“敢贷、愿贷、会贷、能贷”;二是持续提升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的信贷交易匹配度 , 大幅提升小微信贷的操作效率 。
首先应盘活小微企业信用资产
在金蝶金融总裁王宏看来 , 要解决小微企业信贷的“不可能三角”难题 , 首先要充分盘活小微企业的信用资产 。
此前 , 他遇到一家涉足服装设计的小微企业主 , 疫情导致回款周期被拉长 , 令企业运营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 。 所幸金蝶客服提醒这家小微企业主 , 可以通过金蝶财务云服务里的信用模块 , 将企业此前的资金周转记录转化成信用报告 , 再寻求银行在线信用信贷 。 最终 , 这家小微企业凭借以往良好资金周转所带来的较高征信数据 , 在2小时内申请到了一笔150万元在线信用贷款 , 解决了资金周转燃眉之急 。
“这个案例让我们深深意识到——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 , 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所需的底层逻辑 , 就是场景与数据 。 事实上 , 当前小微企业不缺信用 , 缺的是发现信用的技术 。 ”王宏强调说 。 目前 , 众多小微企业通过金蝶云服务开展财务管理与业务拓展 , 令金蝶金融与小微企业形成更紧密互动的场景与数据连接 。 通过小微企业的授权 , 这些场景与数据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变量 , 令企业画像变得精准 , 进而形成数据资产传递给银行等金融机构 , 协助这些金融机构快速看清企业经营状况并识别企业经营风险 , 促进他们“敢贷、愿贷、会贷、能贷” 。
在多位金融科技业内人士看来 , 如何让场景与数据更高效地纳入银行金融机构信贷风控模型 , 进一步提升小微信贷交易的匹配度与效率 , 则需要融合多方资源 。 比如金融科技机构若熟悉各家银行的信贷偏好与风控能力 , 就能更高效地将上述场景与数据转化成银行认可的风控模型数据信息 , 提升小微企业贷款申请与他们信贷产品的匹配度 , 大大提升小微信贷审批放款效率 。
“这促使我们与360数科携手合作 , 先围绕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 , 打造科技、创新和资本的聚集效应 。 ”王宏指出 。 以往 , 银行对小微信贷的审批可能长达数周 , 但通过多方合作 , 令数据、场景、风控、资金链接实现更高效的融通 , 小微贷款的审批发放有望在24小时内完成 。
采访人员多方了解到 , 随着产业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 , 当前金融科技平台要单独实现数据、场景、风控闭环的难度日益增加 。 具体而言 , 每个金融科技机构在获客、场景、数据、风控方面有着各自的侧重 , 导致他们在小微客群经营数据获取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令小微业务风控模型存在某些“短板”与“盲点” , 导致小微企业的信用资产不够全面精准 。 因此 , 越来越多金融科技平台正积极探索业务合作 , 将各自的场景、数据、风控、资金链接等优势全面互补 , 形成“1+1大于2”的效果 。
比如众多涉足小微企业产业链财务管理服务的平台 , 在深挖场景增信方面会侧重关注小微企业的工商数据、财务数据、财税数据与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周转数据 , 但缺乏对企业主个人关系网图谱的洞察 , 导致小微企业信用资产不够全面 , 令小微信贷业务道德风险相应增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