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车思维之下,科技创新“困”在造假中( 二 )


2014年国家大基金启动 , 首期募集资金超过1300亿元 , 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芯片产业发展热潮 , 可是这些钱似乎还不够几个动辄投资数百亿的烂尾项目霍霍两三年 。
弯道超车的思维在“作祟”
从汉芯到弘芯 , 从“水变油”到华智冰 , 很多技术项目其实一眼就可以看出不符合科学常识或现阶段的技术水平 , 可为什么这种荒谬的研发还能获得资金、顺利推进并公之于众呢?这点令不少人匪夷所思 。
2014年 , 特斯拉Model S正式进入中国 , 点燃了国内创业者的造车热情 , 贾跃亭、李斌、李想…大张旗鼓地启动了自己的造车计划 。 而当造车新势力都跟随特斯拉朝着电能的方向发展时 , 庞青年突发奇想 , 新能源的电池续航能力不足 , 氢电却没人尝试 , 如果氢电能成功 , 就能直接越过特斯拉 , 引领新能源汽车潮流 。

超车思维之下,科技创新“困”在造假中

文章图片
图3/3

满嘴跑火车的庞青年 , 酝酿了三年 , 终于在2017年放出了大招 , 祭出了全球第一个“水氢车” 。 在发布会上面对质疑 , 他还言之凿凿“一切技术、成本都保密” 。
武汉弘芯 , 一家2017年才刚刚成立的芯片制造公司 , 此后两年连续入选湖北省重大项目 , 在武汉市发改委发布的2020年市级重大项目计划中位列第一位 。 因为拥有“国内首个能生产7nm ASML高端光刻机” , 按照弘芯的计划 , 14nm技术于2019年启动技术研发工作 , 2020年就可以研发7nm技术了 。
弘芯定下这个“宏伟”计划时 , 台积电7纳米制程的芯片还没开始量产 , 它的目标似乎瞄准了台积电的最高制程 。
技术具有垄断属性 , 先入者一旦形成优势 , 建立起技术壁垒 , 有很大的可能形成长期的垄断 , 在这种无奈的现实下 , 一个弯道超车的故事在国内市场上天然具有吸引力 。 青年汽车想要绕过电能 , 研究氢能 , 一旦实现 , 国产新能源汽车将真正站在行业潮流之上 , 而武汉弘芯更是打算跳过28nm制程 , 用7nm ASML高端光刻机研发7nm制程 , 这些愚蠢却大胆的骗局恰恰迎合和满足了迫切想改变产业落后现状而不懂技术的一群人 。
弯道超车 , 其实也是国内技术自主的国民情绪下对芯片、对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希冀 , 受中兴、华为事件的刺激 , 技术落后的焦虑蔓延到全体网民 , 一句自主创新的公关话术 , 轻而易举地就能掀起一次舆论高潮 。
然而 , 在芯片、汽车、操作系统、屏幕等技术差距无法短时间缩短的产业 , 弯道超车的思维或许本身就是不切实际 。
十多年前 , 方舟处理器被推上神坛 , 这一中国科研团队第一次为通用市场设计生产的通用处理器 , 原本承载了国内最有技术实力的一批人对国产芯片的厚望 。 可是方舟团队急剧扩张 , 从一个只负责CPU设计的团队 , 扩充到硬件设计、操作系统适配、关键软件移植等组成的庞大软硬件生态 , 不得不说在那个时间段 , 弯道超车过于沉重了 。
【超车思维之下,科技创新“困”在造假中】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造假正在带来不可逆的行业伤害
2019年10月 , 水氢汽车闹剧发生后不到半年 , 根据公布的《关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的公示》显示 , 庞青年旗下的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获专家组核定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为549辆 , 应清算补助资金1.18亿元 。 而当时 , 青年汽车集团已经25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 浙江青年乘用车集团21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
“一家搞出水变油丑闻且频频失信、漏洞百出的企业 , 为什么当初能拿到地方政府的合作项目 , 还能获得政府的产业补贴?” , 人民日报曾发问道 。 这其实也是大多数人的疑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