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大智慧与创新力的底层逻辑

  

禅宗大智慧与创新力的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一、禅宗大智慧有人问:什么是禅?  
智洪禅师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  
显然,一问一答具有禅宗几个特征:  
  • 反逻辑:问与答之间不是正常逻辑性,答的本身也不具有正常逻辑性;
  • 以手指月:文字之外总觉得还有很多隐含的信息量;
  • 主体与客体自由切换:万物互联且共情,一切即一 。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教父》  
透过现象看本质,正是禅宗创新力的本质,具体体现在:  
  • 禅宗能够一眼看透因果率;
  • 禅宗是逻辑之外的直觉力;
  • 禅宗追求大格局的大智慧 。
二、禅宗创新力的底层逻辑这里我们给个公式:禅宗创新力 = 转知成觉 × 转识成智 。  
  • 转知成觉是主体修行,核心是把认知转化成觉知;
  • 转识成智是客体修行,核心是把未知转化成已知;
  • 转知成觉是智慧统合输入,转识成智是智慧统合输出 。
一个是创新力的起点,一个是创新力的终点 。  
1. 转知成觉转知成觉的意义一个人智慧输入有三大来源:一是感知、二是认知、三是觉知 。  
禅宗大智慧与创新力的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感知以感官为主,用习性和常识来过滤和处理信息输入的一种方式 。  
认知以脑意识为主,用偏好和思维来过滤和处理信息的一种方式 。  
觉知以心意识为主,以元认知来调整认知策略和认知过程的深层次、体系化的认知机制 。  
这么说,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转知成觉,具体是什么意思?  
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处在脑意识控制的应激模式,用习性和思维去处理信息,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很多认知偏差 。  
心理学中有一个“孕妇效应”,当一个人太太怀孕后,他在大街上看到孕妇的数量会大增 。  
其实,孕妇数量并没有增加,而是这位先生对孕妇的关注度和注意力提升了 。  
这是应激模式,造成了孕妇大增的认知错觉 。  
禅修的人,日常生活中处在心意识控制的安住模式 。  
大脑意识被关闭,心意识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 。  
运动领域有一个“跑者愉悦”现象 。  
跑步的人,因为机械运动,容易放松与放空,排除杂念之后,进入心流状态(类似安住模式) 。  
经常会有人说,跑步带来灵感,就指的是这种心流状态 。  
显意识注意力用元认知去觉察认知策略与认知过程,潜意识注意力负责认知策略与认知过程 。  
简单地说,杂念纷飞,就处在应激模式;没有杂念(甚至无念),就处在安住模式 。  
认知心理学认为,潜意识的内容显化,意识到潜意识中隐藏的内容,这个过程就是觉知 。  
脑科学认为,为了节省能量,跑步者的大脑往往会把负责抽象思维的前额叶皮质主动关闭 。  
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暂时性前额叶功能低下”(Transient Hypofrontality) 。  
因此跑步的人容易体会到心流,得到巅峰体验 。  
在这个层面上,禅修与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等出现交集 。  
三门学科都认为,关闭理性思维之后,杂念越来越少,最后潜意识就呈现出宝贵的财富 。  
转知成觉是一个重要的协同输入机制,将逻辑力与直觉力整合协同起来,统合输入智慧 。  
转知成觉是提升认知力和创新力的关键,也是厚积薄发的物质基础 。  
2. 转知成觉的核心是念头管理1)念头管理可以提升生产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