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大智慧与创新力的底层逻辑( 二 )

  
根据脑科学研究,我们普通人一天大概有6万多个念头,禅修的人只有2万个 。  
这些念头绝大多数都是重复性的、情绪性的、心猿意马的妄念,就像花园里长满了杂草,看不到漂亮的花朵 。  
妄念使我们精神耗散,生产力低下 。  
不能洞察关键的少数,找不到路径脱离低水平重复建设阶段 。  
妄念的对立面,是专注 。  
专注是最有生产力的人格 。  
大家还记得“无他,唯手熟尔”的卖油翁的故事吧?专注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变成专家 。  
2)念头管理可以优化生产关系  
要想取得成就,将注意力持续放到高价值事务上是明智的做法 。  
传统的时间管理,主要是把整段时间和事务的重要性优先级匹配起来 。  

  • 上班后第1个小时,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再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 不重要但紧急的事,尽量标准化、流程化,然后授权他人处理;
  • 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尽量别参与 。
但是,不同的人在一天内的精力分布是不一样的 。  
有的人刚刚进入工作时,状态是低迷的,需要一定预热之后,才能进入高效率状态 。  
那他就需要先处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再处理紧急且重要的事,再处理不紧急但重要的事 。  
我们要把认知效率最强的时间段,优先做重要性优先级高的事 。高层管理者,处理的每个事件,都是靠其他人去落实的 。  
这样一来就跳出传统时间管理思维,优化了生产关系 。  
3)念头管理可以增加生产要素  
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  
潜意识是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心理,往往拥有比意识(这里指显意识)更为优异的分析、洞察和知识 。  
相对于意识,潜意识单位运行能耗低,记忆存储容量更大、唤醒运用的带宽更广,连接能力更强,相当于2G变成了5G 。  
念头管理会下沉到潜意识中,唤醒潜意识注意力 。  
潜意识中个人智力的物质要素(记忆资源、认知资源、心智算法等),将会被大量开发出来,增加了生产要素 。  
4)念头管理可以改变情绪  
普通人的念头中,情绪占比非常高 。  
情绪会让一个人心态起起浮浮,状态高高低低,始终进入不了最佳的竞技状态 。  
而且,还容易让我们形成有偏差的认知喜好 。  
比如孕妇效应的底层逻辑来自于情绪,因为心爱的人怀孕了 。  
5)念头管理可以提升定力  
所谓定力,就是困难不变,克服困难的方法始终在变 。  
那有什么好处呢?  
定力强的人,才能突破短期利益的诱惑,享受到长期价值的回报 。  
6)念头管理可以增强动机  
念头通常分成昏、沉、散、乱、安、止、定等7种 。昏、沉、散、乱通常是大脑意识控制的,叫应激模式 。  
安、止、定是心意识控制的,叫安住模式 。  
经常处在大脑应激模式,我们会成为习惯的奴隶,形成路径依赖 。  
同时因为精神耗散,导致动机缺失 。念头管理的6大作用中,前3个作用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后3个作用是提升决策质量的 。  
3. 转识成智1)转识成智的意义  
禅宗大智慧与创新力的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一个人智慧输出有三大来源:一是行为模式、二是思维模式、三是心智模式 。  
行为模式往往受潜意识支配,思维模式往往受显意识支配,心智模式往往受元认知支配 。  
如果说行为模式是APP内的小程序,思维模式是微信或者支付宝等APP,那么心智模式就是最底层的操作系统,类似苹果iOS操作系统 。  
人是习惯的动物,习惯是受潜意识控制的 。  
普通人的很多行为来自于习性(本能)和惯性(常识),容易使人的认知力在低水平循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