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挥英语怎么说 充分发挥英文( 八 )


1.选择题倾向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冲突
客观测试倾向对素质教育的不良后效作用并不仅仅体现于整个教育过程完成之后它所提供的反馈 。事实上 , 在不同教育阶段的衔接环节上 , 不良考试的影响力是非常显著的 , 尤其是当这些环节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制约的时候 。例如在中学和大学之间 , 由于受高等教育资源所限 , 想上大学的人必须经过某种形式的筛选 , 或者说选拔 。
一般来说 , 这个选拔过程本身在外表上看简洁明了 , 甚至整齐划一 。但由于它所牵涉的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关联 , 因此它所造成的后果有时可能是非常深远的 。
如果我们把教育看成是一个大的系统 , 那么在中学和大学这两个分系统之间 , 由于社会资源所限 , 有一个中断的环节需要评价体系来衔接 。从这个意义上讲 , 教学和测试乃是教育体系当中两个不可缺少的过程 。但是这两个过程对于教育的功能是不同的 。教学是教育得以实施的核心手段 , 因此在教育体系内它理所当然应该占据主导地位 。而测试则最终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 , 应处于辅助的地位 。
然而在各种关系相对稳固的教育大系统当中 , 对阶段性教学实质上起到评价作用的人才选拔考试通常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 。因此考试的质量如何往往是关键性的 。如果该考试是高质量的 , 即内容和形式都能准确反映社会对教育的期待 , 那么它所实现的教学与测试的关联就是正常的、和谐的 , 即:良好的教学通过正常的测试必将导致良好的成绩 。此时无论社会资源因素如何有限 , 结果都是如此 。因为通过教学而成就的教育是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意味着社会的教育资源正在得到有效的发挥 。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况 。
实际的情形当然并不总是如此 。如果考试在反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于内容或形式上有不合理之处 , 那么作为被评价的一方很可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以迎合考试;严重时该方面可能会不顾自己所灌输的技能最终是否真正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例如对学生进行应试技能的训练) 。就此现象我们不能完全责备教学一方 , 因为由于教育资源尚不充足 , 受教育者必须得到评价体系的认可才能继续享用教育资源 。
我们应该看到 , 出于自己的天职 , 广大教育工作者是期望能够通过亲身的努力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素质的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号召之下 , 中学普遍做出了不尽相同的素质教育尝试 。但是在涉及高考的关键问题上 , 大都倾向于为后者让路 。因为按照现今流行的选拔方式 , 学生如果不能在以选择题为主导的考试中获得高分 , 就不能继续深造 。
我们当然可以想象 , 未来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 , 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 。到那时 , 想上大学的人基本上都能在合理的时间以可行的方式进入大学学习 。此时的前端教育系统会渐渐地与后面的教育系统融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像普及十二年教育以后的初中和高中那样) 。此时的介于两个阶段之间的评价机制即使质量欠佳也不再具有难以抵制的“指挥棒”作用 。届时 , 在中学推行素质教育就容易多了 。
显然 , 我们不能等到这一天到来之后才去顺顺当当地实施素质教育 。这种态度是消极的 , 是国家的发展需要所不能允许的 , 也是教育先行的历史责任所不能容许的 。事实上 , 即使在当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形势下 , 我们也是可以推行素质教育的 。在外语这一领域 , 关键之举就是首先打破以选择题为代表的外语考试定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