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检查是什么意思 稽核是什么意思拼音( 三 )


据单县政府官网通报,经联合调查组初步调查,2016年至2019年间,单县基层卫生室在看病时需要使用“单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按照操作规程,村医需先登记疾病信息,方可开具处方,录入疾病信息可通过疾病编号、疾病名称拼音首字母两种方式 。村医朱某菊没有按照操作规范如实录入正确的疾病名称,图省时省事,仅通过双击空格键等方式,将疾病编号为“0001”的“脑中风”直接默认生成疾病信息,致使大量村民被“脑中风” 。目前,查实的错误信息已纠正 。
村医世家
朱某菊的一位亲属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朱某菊丈夫刘某一家两代从医,刘某父亲十几岁开始学医,后来做赤脚医生 。崔口村卫生室最繁荣时,有6名村医,刘某任站长 。后来,其他人或因年纪大退休,或因效益不好而离职,刘某也在十多年前离开崔口村到广东惠州开了一间中医理疗馆,最后只剩妻子朱某菊一个人留守卫生室 。
“朱某菊当村医的收入很少,一个月千把块,就够自己吃喝 。之所以不出来务工,是家婆觉得祖辈留下的卫生所不能丢,丈夫已经外出打工,不让朱某菊再出去 。”前述朱某菊亲属说 。
今年七十多岁的崔口村村民赵翠芬发现,朱某菊被带走后,就没人给她开药打针了,很不方便 。赵翠芬有高血压,还时常伤风感冒,年纪大走不动路,常是去村卫生室拿药打针,每次花七八块钱 。
另一位曾与朱某菊共事过的村医凌美君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朱某菊毕业于单县卫校,丈夫刘某也是学医出身,他们夫妻俩是1992年前后到崔口村诊所上班 。在这之前,崔口村诊所还有两名村医,系刘某大伯和刘某堂嫂 。刘某父亲当时已经不在村诊所工作,主要当兽医,偶尔也给村民看病 。兽医给人看病这种情况,曾经在农村很常见 。
早年刘某父亲和大伯当赤脚医生,都是医生跑去各个村子看病,而不是患者来医务室就诊 。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赤脚医生只要接到通知,不管多远,都得跨起小药箱,去村民家看病,收入也不高,备受村民的信任和尊重 。
凌美君回忆,1990年代中期,还没有“坐诊”概念,依旧是村医跑去村民家看病 。但因村民不信任年轻医生,起初主要是刘某大伯或堂嫂出诊去给村民看病 。当时,村医每月能赚一百来块钱,主要赚药费 。医生自己进药,卖价加成不到50%,打一针肌肉针五六块钱,一旦药价高了,村民就跑去附近其他村诊所、乡镇卫生院或单县中心医院看病 。
2008年,单县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农村诊所,改为村卫生室,北边包庄村一对夫妻村医被分配到崔口村卫生室,卫生室村医增加到6人 。凌美君回忆,村卫生室由“私”转“公”初期,效益还不错 。新农合之后,村医不再自己进药,而是从乡镇卫生院欠账拿药,先把药从卫生院拉回卫生室,卖给村民,然后每半年或一年与医院结算一次 。
“当时开药有补贴,开一张处方,提成一笔钱,多开多得 。效益孬的时候,医院会给村卫生室补助二三百元,具体补助标准我不清楚 。那时候村医每个月能到手千八百块钱 。”凌美君说 。当时,村医除了给村民看伤风感冒,还能看高血压、糖尿病这些老年病,慢性病 。新农合之后,医院曾下拨一笔房屋修缮费用,每个村医还自己垫了1000元,翻修了房屋,就是这时给卫生室装了一台电脑 。
在凌美君印象中,后来交通越来越方便,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增加,卫生室效益越来越不好,慢慢养活不了这么多村医 。2013年,邻村的村医夫妻因收入少辞职;2015年,刘某大伯退休;此后,朱某菊吃住都在卫生室,村民看诊不是十分方便,2017年,刘某堂嫂提出要回家照顾家小孙子,从村卫生室辞职,后与莱河镇卫生院签约,继续给村民看病,但不在卫生室坐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