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妈妈有房不住,20年不断租房搬家:重新装修很上瘾( 五 )


我收集了他的十几幅手绘 , 在家给他办了一个展览 , 他特别开心 。 知道我喜欢设计布置家居 , 也会帮我一起“画房子” 。


《爱的礼物》 , 装置作品 , 陈彧凡
女儿长大后 , 开始变得叛逆 。 我挂了一件《爱的礼物》在她房间 , 这件装置就像是母女俩之间的情感 , 很甜蜜却也有“尖刺” , 时时刻刻提醒我要尊重、保持她的独立性 。

有一阵子 , 我买艺术品也像搬家一样上了瘾 , 丈夫有点焦虑 , 他考虑的重点是 , 普通人的家不是专业的收藏空间 , 堆得太多 , 影响日常生活 , 艺术品也容易损坏 。
我开始放慢脚步 , 就像我喜欢的那对工薪夫妻一样 , 每次“剁手”前 , 除了发自内心的喜爱 , 也会认真考虑艺术品和我们家的匹配度 。

不知不觉 , 我在艺术品的投入越来越多 , 大概已超过千万 。 对我们这样的中产家庭来说 , 肯定不是一笔小数目 , 也许有的人会选择去多买一套房 , 但我们更享受收藏艺术的快乐和充实感 。
虽然是国际家庭 , 但我和丈夫都挺传统的 , 经济上不实行AA制 , 家庭财务都一起商量 。 他本身也很喜欢当代艺术 , 但工作太忙 , 实在没时间去画廊 。

墙上绘画:《Francesco Clement》 , 水粉 , 胡子
这幅画像总令陈媛回忆起初见丈夫时的情景
我用收藏的艺术品 , 在家做合理地陈列、装饰 , 这样他和孩子回到家 , 就像待在一个小博物馆里 , 可以安安静静地欣赏画作 。 因此 , 全家人都很支持我 。
就像我喜欢的那对国外工薪夫妻 , 收藏艺术品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 从几十万到几千元 , 各种价位的艺术品都有 。
每年丈夫、孩子的生日 , 我都会认真选一件艺术品送给他们 , 变成全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

《陪伴》 , 马赛克装置作品 , 李景湖
经常有人问我 , 为什么只买当代艺术?因为我活在当下 , 从那些作品上 , 我能感受到自己和艺术家一起在经历这个时代 , 一起成长 。
比如深圳有位艺术家 , 他从被拆除的装修市场收集马赛克瓷砖 , 一大一小 , 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 又有美感 , 这样的作品并不贵 , 却特别打动人心 。
每个人有余力 , 都应该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 收藏当代艺术的乐趣 , 不是每天算价格、等升值 , 而是想到每次付出的金钱 , 是对艺术家 , 尤其是青年艺术家的支持 , 这种自豪、快乐是无法替代的 。

无题(皮衣) , 摄影作品 , 陈维
当然 , 每当有自己喜爱的艺术家崭露头角 , 我也会为自己的“好眼光”自豪 , 特别有成绩感 。 如果说搬家让我不断有生活的激情 , 那么收藏艺术品带给了我深远的安全感 。
激情、安全感 , 这是人生的两大课题 , 很庆幸我都找到了 , 也会一直珍惜下去 。

① 位置
“逛逛周围一公里 , 仔细观察房子所在的区域是否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 ”
② 光线
“采光很重要 , 充足的光线可以让每个家庭成员的情绪更好 。 ”
③ 墙面
“因为家里需要挂很多画 , 所以看房的时候 , 我特别关注墙面是不是够多、够正气 。 ”

④ 色彩
“如果装饰品比较多 , 尽量选择浅色、低饱和的空间 。 但家毕竟不是美术馆 , 需要加一点温暖的感觉 , 可以在墙面加一点灰色调 , 地面选择复古的浅棕色、原木色 。 ”
⑤ 基础设施
“相比格局设计 , 舒适的基础设备更重要 , 比如上海的潮湿阴冷 , 北方尘土较多 , 特别需要地暖、新风系统 , 它们才能让每一天的居住更舒适 。 ”
⑥ 改造费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