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云钉一体”模式下 , 企业也可以直接通过钉钉平台来开发应用 , 不需要上云进行 , 同时开发流程大为简化 , 很多开发基本可以做到低代码和零代码 , 这对于打破“数据孤岛”降低开发难度加速企业上云 , 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
另一方面 , “云钉一体”有利于发挥好阿里云与钉钉的不同优势 , 推动阿里云业务的加速发展 。 具体来说 , 在“云钉一体”之前 , 阿里钉钉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 , 而阿里云则主要为大型、超大型企业服务 , 两者融合之后则有利于阿里钉钉承载更加丰富的企业组织 。 与此同时 , 借助钉钉来销售阿里云服务也会方便很多 。 总之 , “云钉一体”之后 , 阿里云与钉钉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 而钉钉自身也有了全新的定位 。
各有所长的飞书、企业微信
相比发展较早不断调整自身的阿里钉钉和金山办公来说 , 作为后起之秀的企业微信和飞书 , 则在不断进击 。 而从两者发展的方向上来看 , 飞书与企业微信对自身的定位 , 与前者有很大差别 。
比如 , 诞生于字节跳动内部的飞书 , 从诞生之日起就将自己定位为效率工具 , 而这恰恰也是飞书最大的产品卖点 。 作为一个指数级扩大的超级独角兽 , 字节跳动的员工在短短几年之间翻了数倍 , 内部也层层叠叠地诞生了无数的部门和组织 。 飞书作为一款内部效率工具 , 开始被广泛应用内部管理之中 , 以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
具体来看 , 飞书的作用就是将各项工作细分并归类 , 通过算法优化各个环节 , 以OKR的方式协同各个部门 , 解决部门对接过程中的内耗提高工作效率 , 相对于其他协作软件 , 飞书更注重的是开会的结果 , 这也将是其对外开放的最大亮点 , 当然同时也会是最大限制 。
与飞书不同 , 出身“豪门”的企业微信 , 依托微信庞大的私域流量在众多办公应用中独树一帜 , 这也让其在做定位上有着明确的差异化 。 具体来说 , 飞书聚焦于垂直效率应用 , 而阿里钉钉则凭借先发优势 , 朝着大而全的生态应用平台发展 , 相比之下企业微信更擅长利用C端用户流量来撬动B端市场 。
毕竟 , 很多B端企业最后都是to C的 , 而这恰是微信所擅长的领域 。 而在平台与用户之间 , 企业微信通过开放政策吸引其他相关服务商进来 , 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了平台直接做B端生意的麻烦 , 但缺点是降低了平台对企业微信的掌控力 , 容易让各个服务商之间各自为战 , 给统筹管理带来很大麻烦 。
云办公竞争依旧焦灼
无论是不断丰富应用的金山办公 , 还是云钉一体的阿里钉钉 , 亦或是各凭本事的飞书和企业微信 , 都说明了云办公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 而从长期来看 , 这场竞争可能是包括云服务、协同办公平台、工具生态在内的全维度竞争 。
从办公应用的用户端来说 , 其主要面向B端用户 , 这就决定了其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 这就让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具备更强的壁垒 。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 , 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 , 并不能形成绝对的护城河 , 很多后起之秀抓住一个机会 , 就能够迅速超越前者 。 而在B端市场 , 一旦先发者凭借先发的时间窗口优势抢占了重要客户 , 日后该用户的迁移成本会很高 。
毕竟 , 一个企业的办公资料、人员招聘、绩效考核 , 乃至于业务往来 , 会形成极大的数据资产 , 再重新搬运到另一个全新平台之上 , 还需要花时间重头开始代价实在太大 , 这也是很多B端的业界老大 , 能够在办公市场始终雄踞一方的根本原因 。 也正因为如此 , B端市场的竞争才愈发激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