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
Tony你觉得在WebEx这个工作对于你创业和全球化有什么影响吗?
赵斌 :
我觉得其实有很大的影响 , 因为没有那个经历的话 , 很难想象我今天会站在这样的视角去思考我们这么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团队 。 因为我们本地同事都是本地化的 , 不是一个单一文化背景的公司 , 我们当然也得以去利用本地团队自身了解市场的穿透力等等这些方面的经验或者力量 。 我觉得这确实来自于我过去在WebEx的工作时间里对当地市场的了解 , 以及对于硅谷这样一个科技市场的熟悉 , 同时WebEx还给了我其他的启发和激励 。
比如说WebEx实际上是一个特别创新的企业 , 不光是在技术上做了一些突出的东西 , 它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互联网的这种网络会议的开创者 , 开创了不需要专用设备实施会议的使用场景 。 这么多年下来 , 我在里面受到的启发就包括说 , 一个科技企业能不能创新地想到一个合理的新的使用场景 , 能不能在这个场景下持续推进 , 把它变成一个商业上可行并且可以规模化的服务 , 这些都是WebEx教给我的 。
Lily:
我想请几位嘉宾各自分享一下中国和海外创新市场上有什么不同 。
赵斌:
我的观点是 , 今天的状态是各有胜场 。 有些方面其实中国更快速 , 个人认为商业循环这个节奏更快 , 即一个idea出现到变成一个规模化的商业行为更快 。 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全球的创业者或者企业 , 实际上在新场景的发掘上更给力 , 我们看到了很多花样繁多的使用场景的创新 。
小白:
很多时候 , 国内其实更喜欢说 , 如果有一个现成模式拿过来干 , 大家都去做一个必然的版本 。 我和你们不一样 , 我得把它给开出来 , 我得让大家都能看到这个东西 , 其实可能技术上不那么重要 , 重要的是说他在这个场景、当时那个时间点推出了这么一款产品 。
Jenny:
我想补充一下 , 我觉得其实所谓创新跟事业是相关的 。 我觉得国内很多创业者其实没有体验过国际化 , 没有看过其他世界其他文化以及其他地方是怎么玩的 。 因为中国足够大 , 我们的场景比较多元化 。 所以在中国比如游戏圈、社交圈里本地生活这一块 ,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创新是绝对领先的 。 可是从商业模式角度来说 , 国际化的创新模式做得会更深更全面 。
之前我们也一直在分析为什么 , 其实我们就发现国外的创业团队一般都是比较国际化的做的好的团队 。 尤其是硅谷文化 , 聚焦了很多不同背景的创业者 , 这能够让他们在一个商业模式的时候探讨能够深挖 , 这样延展出来的商业模式一般是比较完整 。 所以我感觉就是创新创意有不同的一个面 , 国内有国内的优势 , 海外有海外的优势 , 但这个优势其实还是跟创业者本身的背景文化相关 。
Lily :
最后我们节目中有一个常规问题 , 您作为连续创业者 , 您有这么丰富的经验 , 现在又已经成功登陆了公开市场 , 我就想请您给我们推荐一部对你影响最大的电影或者是一本书 。
赵斌:
我最近在看《企业生命周期》 , 其实是来自于美国科技企业的管理侧的研究者 , 几十年前就写了 , 看起来蛮老 , 但是我今天读起来仍然觉得非常有启发 。 对于企业成长规律的一些洞察 , 我觉得是非常深刻的 , 反正对我这个阶段来说还是挺有启发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