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手术机器人产业崛起: 市场需求逐年攀升 本土创新成趋势( 二 )
中外企业争抢市场“蛋糕”
随着产业融合度不断加深 , 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 , 2015-2020年 , 全球手术机器人整体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 , 2015-2019年增速逐年上升 。 2020年 , 受疫情影响 , 手术数量整体下降 , 一些不必要或选择性的手术被推迟 , 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增速有所下滑 , 但仍然保持在近8%的高增速 , 市场规模实现83.21亿美元 , 2015-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22.6% 。
普华永道预测 , 手术机器人市场在2021年将会达到64.4亿美元 , 由此也使得在医疗机器人从来都不缺入局者 。 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全球范围辅助手术数量由2009年的20.5万例增长至2020年的124.3万例 ,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8% , 该数据进一步说明了全球手术机器人应用量在不断增长 。
在跨国企业中 , 除了直观医疗 , 史赛克也是其中之一 , 2013年 , 史赛克以14亿美元收购了骨科手术机器人代表公司Mako , 截至目前 , 全球范围内超过28个国家装机使用Mako , 累计装机量超过1000台 , 14年内总计完成手术超过35万台 , 在全球市场份额为8%左右 。
公开资料显示 , Mako智慧关节机器人是目前唯一一款在国内获批上市的关节外科手术机器人 , 它攻克了传统关节手术“看不到”“截不准”“拿不稳”等难点 , 大大提升患者预后 。 目前已在国内获批了全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两项适应症 。
国产企业也毫不示弱 。 据药明康德内容部数据库不完全统计 , 今年以来 , 手术机器人领域的融资金额近14亿美元 , A轮及A轮之前的早期融资项目占比60% , 不乏6亿美元(CMR Surgical)、1亿欧元(eCential Robotics)等大额融资 。 其中 , 今年1-4月 , 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已经发生了至少5起融资事件 , 覆盖创伤、关节、脊柱等不同品类 。 而医达健康、心玮医疗、先瑞达等企业纷纷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
针对当前的市场格局潘小峰认为 , 从全球整体市场看 , 全球几大医疗器械公司都在准备进入该市场 , 国内的创业创新企业也开始进入该行业 , 想要分走一杯羹 , 这是良好的变化 。
“从20多年前 , 手术机器人刚发明时候看 , 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小众市场产品 , 但随着它临床效果的强力证明 , 以及给医生带来的便利和给病人带来的福音 , 市场迅速成长和接受 , 因而进入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 , 我们觉得蛋糕做大了 , 会有更好的市场期许 , 是未来可期的表现 。 ”潘小峰说道 , 很多国内的创新公司在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 , 其中部分领先的公司已经接近于产品上市 。 我们非常欢迎竞争 , 更多企业和产品的加入有助于市场的培育 , 有助于更多的人认可机器人辅助治疗代表着未来微创手术的发展方向 。
跨国企业强化本土化布局
不过 , 入局是一方面 , 能不能做好这个市场就另当别论了 。
“一个成功的机器人项目需要的不仅仅是机器人 , 它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包括长期的技术培训、良好的服务能力等 , 需要加强与用户密切合作 , 建立了领先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和生态系统 , 帮助客户改善结果、提高效率并扩大开展微创治疗的机会 。 ”潘小峰介绍 ,
但实际上 , 这与大型影像设备如CT-MR刚刚进入国内时的情况较为相似 。 不过 , 随着国产企业加速创新布局 , 跨国医疗器械不断推进本土化战略后 , 大型影像设备已经愈发普及 。 因而 , 可以预见 , 在创新能力提升 , 以及本土化战略不断落实后 , 国内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加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