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电池厂商传涨价信号 能否落实存疑

_原题是:多家电池厂商传涨价信号 能否落实存疑
证券时报采访人员 毛可馨
动力电池涨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 但真正完成向下传导还要与强势的整车厂谈判 。
比亚迪调涨价格
日前 , 一份《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显示 , 比亚迪(002594)决定上调CO8M等电池产品单价 , 产品含税价格在现行的Wh单价基础上 , 统一上涨不低于20% , 2021年11月1日起 , 所有新订单将统一签署新的合同 , 并执行新价格 , 所有未执行完成的旧合同订单将关闭取消 。
此次价格上调主要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 。 比亚迪称 , 由于市场变化、叠加限电限产影响 , 与2020年12月相比 , 2021年锂电池原材料不断上涨 , 正极材料LiCoO2价格涨幅超200% , 电解液价格涨幅超150% , 负极材料等供应持续紧张 , 导致综合成本大幅提高 。
涨价意味着电池厂商能够将上游原材料成本向下传导 , 为公司利润带来利好 。 股价率先表现出积极反应 , 10月26日比亚迪高开4% , 股价一度摸高333元 , 刷新历史新高 , 随后股价回落 , 报收每股319.01元 , 涨0.52% 。
证券时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C08M是一款动力电池 , 也可以用在储能领域 。 在1688批发网上有一款比亚迪C08M在售 , 商家向采访人员确认了上述涨价消息 , 并称除C08M之外还有一款C20M也将涨价 , 比亚迪大部分动力电池不外供 , 涨价函涉及的是B品、C品及用于梯次利用的电池等 。
“原材料涨得多 , 电池自然要涨价 。 宁德时代在上半年已经涨了一波 , 但他们外流产品比较少 , 也不知道具体涨幅有多少 。 ”上述商家称 。
截至发稿 , 比亚迪暂未对涨价事项进行回应 。
根据真锂研究的跟踪统计 , 目前动力电池成本涨幅普遍在30%~40%之间 , 这意味着即便电池涨价20% , 今年很多电池企业也很难赚钱 。
据GGII初步测算 , 方形铁锂电芯理论成本由年初的0.33~0.39元/Wh上涨到0.48~0.54元/Wh;方形动力523电芯的理论成本由年初的0.45~0.51元/Wh上涨到目前的0.61~0.67元/Wh;对应的圆柱三元523电芯的理论成本则由0.4~0.46元上涨到目前的0.58~0.64元/Wh 。
利润空间受挤压已经从多家公司半年报中体现出来 。 今年上半年 , 宁德时代(300750)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3% , 同比下降3.5%;国轩高科(002074)上半年动力锂电池毛利率为19.27% , 同比下降6.09%;孚能科技(688567)在半年报中没有披露具体的毛利率水平 , 但表示期内行业内上市公司毛利率有所降低 , 而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下降幅度大于行业平均水平 , 主要因为供应链规模效应不显著 , 且镇江工厂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 孚能科技在2020年全年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9.81% 。
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告诉采访人员 , 比亚迪电池基本上自己用 , 外供目前很少 , 因此涨价对整个电动汽车市场的实质性影响不大 。 但是比亚迪是电池龙头 , 示范效应很大 , 预计其他电池厂会纷纷跟进涨价 。
涨价难落实
动力电池厂近期陆续传出涨价消息 , 但价格向下游传导的链条并不通畅 。
两周前 , 鹏辉能源(300438)也传出一份涨价函 , 公司罗列出主要电池材料的涨幅 , 决定所有新订单将执行大宗联动定价 , 上调幅度视各产品材料占比及涨幅而定 , 报价每周实时更新 , 不接受长周期、等通知投料和提货的订单 。 此外还将对未提货的订单重新议价 , 并全面缩短账期 。
鹏辉能源证券部向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确认该函属实 , 但表示具体涨价方案还要和具体客户谈判 , 并非所有订单涨价都能落实下来 。 目前公司产品大部分是消费类电池 , 动力电池占比只有20%~30% , “整车厂应该是行业内比较难以传导涨价的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