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游戏》火了,但别拿爱优腾跟Netflix比( 四 )


10月 , 据报道 , Netflix再下一城 , 与沃尔玛达成合作 。 后者将在官网上为Netflix专门开辟一个在线销售区域 , 除了销售当红炸子鸡《鱿鱼游戏》的衍生品 , Netflix还会陆续为《怪奇物语》《猎魔人》等招牌剧集开发周边 。
另一种“吃法”是游戏 。
2021年7月 , 迈克·韦尔杜(Mike Verdu)加入Netflix , 担任游戏开发副总裁 。 韦尔杜是一名游戏老将 , 曾任EA和Zynga的高管 , 也为Fecebook效力过 。 他的到来被视作Netflix发力游戏领域的又一标志 。
9月 , Netflix宣布收购游戏开发商Night School Studio , 后者的代表作是一款名叫《Oxenfree》的剧情向惊悚游戏 。
收购Night School Studio的举措 , 再次证实了Netflix的布局方向是互动叙事类游戏 , 而这也正是最贴合影视内容的转化端口 。 假以时日 , 我们或许会看到一款真正触手可及的“鱿鱼游戏” 。
其实所谓“一鱼多吃”的IP开发策略 , 对迪士尼那样的老牌巨头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 。 剧集周边大大提升了IP变现效率 , 游戏等多元内容则能帮助Netflix进一步刺激用户付费 。
一边是新贵Netflix拥抱全链路IP , 另一边是迪士尼们杀入流媒体战场 。 新老公司彼此深入腹地 , 互为印证 。
Netflix向左 , 爱优腾向右
Netflix的全球扩张之路 , 爱优腾能走吗?
中国长视频平台同样面临着本土用户增长放缓的困局 , 出海似乎成了必由之路 。 然而Netflix的路径却远没有那么容易复制 。
首先 , 巨大的内容成本投入是拓展新市场的必然代价 。 且不论持续亏损、叫苦不迭的爱优腾 , 哪怕是如今市值近3000亿美元的Netflix , 账面上的经济状况仍然不算漂亮 。 财报显示 , 本季度Netflix的自由现金流仍然为负 , 预计到2022年现金流才能开始为正 。
Netflix不需要赚钱 , 因为说服华尔街买单的关键不是当下的盈亏 , 而是来日的版图 。 Netflix具备流媒体领域的先发优势 , 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体系化的生产机制 , 所以投资者愿意相信它还远远没到天花板 。
有朝一日 , 当分摊到单个用户身上的平均成本增速落后于平均收入增速 , 属于Netflix的拐点就将到来 。 在此之前 , Netflix不惜债券融资也要持续砸钱 。
这套逻辑建立在内容库的规模效应之上 , 意在等待边际效益渐入佳境 。 然而如此大开大合的打法 , 并非每家公司都能复制 。 中国互联网巨头经年对峙 , 烧钱的战争已经碾碎了所有中小型玩家 。
三分天下之后 , 爱优腾的市场集中度离阈值还很远 。 为了应对竞争 , 内容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 反垄断的主题奏响后 , 另一条隐秘的路径也断绝了……出海势在必行 。
问题在于 , 新市场固然能带来诸多好处 , 但开拓市场的成本太高 。 棘手的问题多如牛毛:如何接触当地运营商?怎么摆平传统媒介渠道?网络带宽怎么办?监管规则怎么适应?什么样的资费标准合理?
市值只有Netflix四十分之一的爱奇艺 , 面临着与Netflix相似的难题 。 种种现实考量下 , 易渗透的东南亚地区无疑是现阶段最明智的试水目标 。
亚太文化圈的共性有利于中国巨头迅速站稳脚跟 。 局限则是 , 东南亚市场受制于地区发展水平 , 付费能力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
此外 , 国产影视内容的海外传播力也是爱优腾不得不考虑的现实因素 。
Netflix立足于强势输出的欧美流行文化 , 且孕育出一批口碑作品 , 譬如拿奖无数的《罗马》与《爱尔兰人》 。 中国本土影视剧的海外认知度稍低 , 仍需积累更多精品 , 才能在这场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 走出国门 。
市场总量受限的情况下 , 即使爱优腾在收入结构上比Netflix多出了广告业务 , 但依然难解焦虑 。 以爱奇艺为例 , 失去地区特色的“超前点播”之后 , 爱奇艺的两个发力点分别是精准推广和单片付费点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