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阶梯性稳步推广各类教育新技术的应用 。 以先行试点、总结做法、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示范推广的方式不断修正迭代各类教育新技术的应用 。
在信息化基础好的中小学校 , 探索建立现代教育技术智能产品的应用示范点 , 试点开展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用 。 围绕人脸这种生物隐私信息 , 鼓励有能力的教育科技企业先行积极探索 , 小范围内实践验证 。 制定明确的程序与规范 , 尽快形成人脸识别技术运用的国家标准 , 针对教育领域的应用单独阐述 , 明确规范适用范围及使用程度等 。 探索人脸识别在游戏防沉迷领域合理、审慎地应用 。 鼓励意向教育工作人员革新教育教学模式 , 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容错纠错能力建设 , 探索最佳适用场景 , 促进教育效益最大化 , 切实保证技术服务于立德树人工作 。
三是切实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智慧教育生态 。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发展 , 要建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发展平台、管理体系、产品体系和育人体系 , 并极大赋能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 是我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 。 推进制定专门的政策意见和措施体系 , 全国推进、层层落实 。 需进一步调研论证并发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时代契合点 , 推陈出新 , 组织统筹联通教育领域专家、人工智能专家以及企业人员之间的合作 , 产学研一体推动、一体落实 , 不断实现教育智能产品的代际研发与兴替应用 。
在人工智能的科研上 , 加强教育情感态度类机器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及时处理并回答人工智能伦理异化与教育价值实现的问题 , 充分发挥技术属性的同时实现智能产品的社会教育价值 , 实现人机交互、人机共舞 , 让器物变为“教育物” , 让机器变得更有“人性” 。 同时 , 建立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监管保障和评估体系 , 规范准入和行业国家标准 , 防止无良企业扰乱市场 , 保障智慧教育的稳定有序 , 推进教育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7日第4版
【智慧校园建设提速 教育生态亟需完善】作者:田海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