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湖泊去哪儿了?( 二 )


另外 , 单颗卫星在环绕火星的过程中也无法同时检测太阳风和火星磁层的变化——当探测器位于太阳风中时 , 便失去了磁层离子的信息;而当飞船进入磁层 , 则无法监控太阳风的变化 , 也就无法呈现火星磁层对太阳风参数变化的实时响应 , 所以 , 为了弥补单颗卫星的探测局限 , NASA计划于2024年开展“逃逸与等离子体加速及动理学探索者”(The Escape and Plasma Acceleration and Dynamics Explorers)双卫星火星探测任务 , 简称“逃逸探索者”(EscaPADE) 。
这将是NASA继1969年之后的第二次火星“双卫星”探测任务 , 也将是世界首个对火星空间环境开展长期环火探测的双卫星任务 。 “逃逸探索者”的主要科学目标包括:进一步理解火星磁层的主要控制因素及这些驱动源对磁层离子流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太阳风向火星磁层的能量、动量传输过程;进一步理解火星大气层逃逸/沉降粒子的能量、物质交换过程 。
如果说的更直观一点 , “EscaPADE”计划通过两颗卫星在火星磁层内、外的同步探测 , 建立太阳风、太阳辐射的能量注入与火星离子逃逸速率之间的量化关系 , 尝试性地探索太阳平静期和太阳风暴期间火星大气中的水、二氧化碳逃逸损失的具体数额和物理机制 , 最终 , 将当前的观测结果用于反演过去40余亿年间“青少年”太阳对火星离子乃至全球水冰、大气逃逸的演化过程 。
“EscaPADE任务”单个探测器重量小于90公斤 , 轨道近火点200公里、远火点根据任务不同阶段依次为7000公里和5660~8685公里 , 卫星轨道周期约4~6个小时 。

火星上的湖泊去哪儿了?

文章图片
图4/6

图4:“EscaPADE”双卫星探测计划
Credit:Lilis et al 。2020
为了克服之前单颗卫星无法多点同时探测的不足 , “EscaPADE”两颗卫星预计将开展两种飞行模式:
同轨道一前一后的“双星伴飞”;
两轨道高差约3000公里的“高低搭配” 。
“双星伴飞”模式既能同时观测空间尺度小于卫星间隔的磁层动力学过程 , 也可以在同一位置获取两颗卫星依次跨越的短时间尺度信息 , 因此这一模式可有效区分观测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 。 而另一种模式:“高低搭配”的飞行模式则能够使两颗探测器分别位于火星上游太阳风和磁层、电离层获取同时段观测数据 , 获取近火空间环境对太阳风条件变化的实时响应 。

火星上的湖泊去哪儿了?

文章图片
图5/6

Credit:Lilis et al 。2020
每颗EscaPADE卫星计划携带3种科学探测载荷:
磁强计(EscaPADE Magnetometer , EMAG);
静电分析仪(EscaPADE Electrostatic Analyzer , EESA);
朗缪尔探针(EscaPADE Langmuir Probe , ELP) 。
这些载荷将围绕火星空间环境中的磁场、热和超热离子/电子能谱、等离子体密度、55~130纳米太阳EUV辐射强度和飞船电势开展测量 。
自从1962年苏联尝试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卫星至今 , 人类开展的火星飞掠或就位探测任务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 , 共计49次探测 。 这些探测计划中 , 仅1969年“水手6 & 7”号为“双卫星”探测任务外 , 其余均为单颗卫星或单卫星搭载着陆器的探测模式 。 而50多年前的“水手6 & 7”双卫星探测计划 , 仅仅是两颗卫星配合飞掠火星、未能对火星空间环境开展长时间的观测 。
“EscaPADE”双卫星探火计划预计环绕火星开展长达两年的观测 , 这一任务不仅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对火星空间环境开展长时间检测的双卫星任务 , 也将为火星大气逃逸和火星演化历史等一系列问题带来新的突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