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涌入,巨头入局,VR/AR行业离爆发还有多远?


热钱涌入,巨头入局,VR/AR行业离爆发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图1/1
图片来源:图虫
采访人员 /鲁智高
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行业又火了 。
近日 , 在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上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简称“报告”)显示 , 2021年1-9月 , 虚拟现实产业累计投融资金额已达到207.09亿元 , 投融资事件数量和融资金额均已超过以往历年全年的总额 。
互联网巨头也在大力布局 。 字节跳动耗费巨资收购VR硬件公司Pico , 百度有专门的AR/VR团队 , 阿里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早已通过投资 , 将触角伸入这一领域 。
除资本层面外 , 疫情对居家娱乐需求的刺激 , 5G的推广 , “元宇宙”概念的火爆 , 加上产业链的逐步成熟 , 硬件成本的下降以及体验感的提升 , 让VR/AR行业再次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馍馍 。
种种因素催化了VR/AR行业的发展 , 其产品出货量相比过去几年也有了数十倍的提高 , 不过与其他消费级电子产品相比 , 该行业始终缺乏现象级产品 。 其中 , 成本偏高、便携性不佳、内容匮乏等因素 , 是摆在VR/AR面前亟需破解的难题 。
【热钱涌入,巨头入局,VR/AR行业离爆发还有多远?】VR/AR重新“翻红”
这并不是VR/AR行业第一次处于聚光灯下 。
2014年 , Facebook宣布以超过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VR公司Oculus 。 这笔巨额交易不仅吸引了众多创业者争相涌入 , 嗅觉灵敏的资本方也纷纷砸下重金 , 其中不乏国内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
IT桔子数据显示 , 从2014年开始 , 国内VR/AR行业逐渐升温 , 融资金额和数量呈倍数级增长 , 直到2016年 , 该行业出现241笔融资交易并抵达40.6亿元融资金额的高点 。 也因此 , 外界将2016年视作“VR元年” 。
但在从业者对未来抱以美好想象时 , 市面上VR/AR设备的体验感却因技术和内容的不成熟 , 难以达到外界预期 。 热潮退去后 , 整个行业在此后数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 融资数量锐减 , 整体的融资金额也呈现出下滑态势 。
这种局面直到2020年才有所好转——疫情促使居家场景的工作和娱乐等需求迅速增加;5G则让VR/AR行业的商业场景被更多人感知并接受;而Oculus Quest 2的发布 , 以及VR游戏《Half-Life:Alyx》的流行 , 再次带火了这个行业 。
此外 , 今年上半年大热的“元宇宙” , 也对VR/AR行业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 。 2021年3月 , 有着“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称号的Roblox在纽交所上市 , 股价首日涨幅超过50% , 市值一度飙升至400亿美元 。 Facebook更是宣布要转型为元宇宙公司 , 并且传出其将要改变公司名称的消息 。 字节跳动也耗费巨资收购VR硬件公司Pico , 引发了外界关于其将要进军元宇宙的猜想 。
元宇宙就这样被推向了风口 。 尽管没有明确的定义 , 但在不少人眼中 , 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形态 , 而VR/AR则是其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必经阶段 。 天眼查App显示 , 截至10月22日 , 元宇宙相关商标注册公司已有近400家 , 其中不乏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而截至9月中旬 , 中国今年已新增超3300家VR相关企业 , 平均每天新增超12家 , 其中在4月便新增了超过530家公司 。
在VR公司NOLO创始人&CEO张道宁看来 , “元宇宙”概念的普及 , 对VR/AR行业有非常正面的影响 , “电脑是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 , 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 而VR/AR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 ”张道宁说 。
“VR/AR相当于是一个能看见元宇宙的硬件窗口 , 这就显得其特别重要 。 而元宇宙让这个行业对所追求的未来达成了共识 。 ”洪泰基金执行董事宋楠认为 , 元宇宙火了 , 整个国内AR/VR市场都会来“蹭”概念 , 标榜自己是该领域的从业者 , 使得行业看起来一片繁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