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30城 , 部署3000台车 , 服务300万用户 。
百度Apollo在今天的Apollo Day技术开放日上 , 重申了这样的Flag 。 30城和3000台车这样的数据 , 在Robotaxi领域是非常震撼的 。
明星选手谷歌Waymo , 目前也仅在北美2个城市运营着600多辆车 。 如果把视野拉回国内 , 公开消息来看 , 目前也仅有百度、滴滴和文远知行的车队规模超过100台 , 而超过500台规模 , 就只有百度一家了 。
基于当下基数来看 , 3年3000台的目标是绝大多数自动驾驶企业所不敢想的 。
文章图片
让自动驾驶企业在铺量上畏手畏脚 ,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车辆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太贵了 。 这不像是前几年的共享单车大战 , 企业能烧钱不眨眼地在几个城市投放几千辆车 。 受制于激光雷达、计算芯片等昂贵的硬件成本 , 一辆Robotaxi的成本动不动就要100万以上 。
而Robotaxi的车辆成本还只是冰山一角 , 运营成本随着车队规模增长的指数级爆炸 , 让自动驾驶企业们都被迫保持了理性消费 , 即便富有如谷歌 , 也不敢随便在Robotaxi赛道上撒币 。
文章图片
百度敢按下拓张的加速键 , 率先开启下半场的战局 , 是因为它已经解决了Robotaxi的成本问题和运营问题 , 实际上它还解决了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第三个问题 , 用户对自动驾驶信任度的问题 。 探清了路 , 解决了后顾之忧 , 自然敢大步奔跑 。
48万的Apollo Moon , 实现车辆成本可控
在Apollo Day技术开放日上 , Apollo Moon极狐版、Apollo Moon威马版、Apollo Moon埃安版三款前装量产Robotaxi第一次同台亮相 。 同时百度Apollo也宣布 , Apollo 极狐版正式投入首钢运营 。
Apollo Day上还首次开放了Apollo Moon极狐版的试乘 , 该版本车上已经没有安全员 , 前排完全无人 , 坐在车上的感觉非常奇妙 , 大家可以通过视频感受一下 。
文章图片
48万的Robotaxi是什么概念呢?极狐联合华为打造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高配也要42.99万 , 而Apollo Moon是针对L4自动驾驶设计 , 不仅能实现激光雷达的360度感知 , 还具备全传感器及计算单元冗余 。
放在Robotaxi领域横向对比来看 , 想要实现同样标准的安全冗余 , 滴滴联合沃尔沃打造的Robtaoxi车型成本要100万以上 , 而Waymo基于克莱斯勒改造的Robotaxi , 仅加装的自动驾驶套件成本就接近18万美元(折人民币也是100万以上) 。
据百度此前公布的数据称 , Apollo Moon的整车成本是业内平均水平的1/3 。 技术开放日现场 , 百度汽车机器人部总监徐宝强还回应了此前 , 某友商“48万的Robotaxi我不敢坐”的疑虑 , “难者不会 , 会者不难 , 我们的低成本当然不是通过减配来实现 。 我们的逻辑不是为了成本目标而牺牲性能和安全 , 而是在实现了高安全、高可靠的前提下 , 同时做到了大幅度降本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