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探索多元化方式:医养结合、家政+、嵌入式…

  广州探索多元化方式:长者饭堂、医养结合、家政+、嵌入式…

  大城市养老 多主体发力(一线探民生)

  核心阅读

  老龄化程度高、养老需求多样 , 大城市养老难题如何解?广州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状态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服务 , 鼓励市场力量做好专业的事 , 将政府力量聚焦监管与兜底保障 , 多主体共同发力 , 完善了大城市养老模式 , 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不断得到提升 。

  “当你老了 , 头发白了……”抒情的旋律令人沉醉 , 更引人共鸣的 , 是歌词里描述的场景 。

  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年社会 , 城市如何养老 , 成了民生大事 。 作为特大城市 , 广州更是其中一个典型 。 据统计 , 截至2018年底 , 全市老年人169.3万 , 占户籍人口的18.25% 。

  如何破解难题 , 满足全社会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如何发挥市场的调节配置作用?近年来 , 广州一直在探索 。

  需求

  不同老人需要不同服务

  俗话说 , “家有一老 , 如有一宝” , 但也有“一人失能 , 全家失衡”的说法 , 老年人的状态与家庭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 对于老年人来说 , 大抵可分为能自理、部分失能、失能三类 , 处于不同状态的老年人 , 需求也不尽相同 。 助餐配餐、医养结合、生活照料 , 是其中最迫切的需求 。

  午饭时间 , 广州荔湾区东漖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饭堂 , 很是热闹 , “嘀”地刷下卡 , 就能现场点餐 , 还可以提前通过手机下单 , 两荤一素一汤 , 米饭不限量 。

  92岁的叶五妹就经常推着66岁腿脚不便的儿子来吃 , 已经一年多了 , “很方便 , 有时候来不了 , 义工就会送到家里 。 ”

  除了吃午饭 , 叶奶奶也会和儿子参加一些服务中心的活动 , 打太极、听养生讲座、与老年人交流 , 遇到身体不舒服 , 还可以在中心的护理站看医生 , 甚至能够请护理人员上门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等个性化服务 。

  遇到家里实在没法照顾的情况 , 怎么办?

  几个月前 , 78岁的杨姨突然中风 , 出院后生活无法自理 , 85岁的梁叔一个人实在照顾不来 。 还好养老服务机构越秀银幸颐园开到了社区 , 离家近 , 家人能随时探访 , 且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照料 , 老人的状态一天天好了起来 。

  “这种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能有效缓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问题 。 ”机构负责人何洪涛介绍道 , “我们会先对老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 再提供最合适的服务 。 ”

  如果老人还能自理 , 但害怕有意外发生 , 工作人员就会推荐安装家庭养老床位 , 对住家做适老化改造、安装智能设备 , 记录老人的生命体征和活动轨迹 , 一旦有异常 , 系统会自动报警 。

  长期或临时托养、助餐配餐、上门照料、家庭养老床位……多样的养老需求 , 催生多样的养老服务 , 也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目前 , 广州共有11个区级、153个街镇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 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 , 超过18.4万名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 占老年人总数的10.87% 。

  市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