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近九成大学生认为清晰的职业规划有助求职
近九成大学生认为求职受益于职业规划
2018年8月 , 就读于会计专业的准大四学生徐末做了一个决定——放弃考研 , 跨到摄影领域就业 。 在学校社团“摸爬滚打”了近三年的他一直在与摄影、后期打交道 , 期间产出的不少作品也广受好评 。 在徐末看来 , “摄影”比“财会”更能给他带来动力与快乐 。 出于这份热爱 , 徐末打破了自己原有的计划 , 重新勾画起自己的职业蓝图 。
“我想以我现在的简历 , 应该可以让我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 ”早早便有了清晰职业规划的洪悦提起自己的简历时 , 满是自豪 。 这一份不错的简历 , 是洪悦用从大一开始就跑宣讲会、参加创业大赛、为企业拉项目 , 策划大型活动等经验换来的 , 而在这些经历中不断开拓的视野与积攒的技能 , 让她最终决定走创业这条路 。
近日 , 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高校的700余名大学生和毕业生发起关于大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情况的调查 , 调查结果显示 , 22.92%的被调查者表示已有明确的职业蓝图;71.49%有一定的规划方向 , 但计划比较模糊;5.59%完全没有规划;超过87%的被调查者认同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利于大学生制定目标 , 有助于求职者为找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
“临时抱佛脚”的求职尴尬
调查显示 , 87.18%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大学生认为 , 规划不明确对找工作有影响 , 其中46.15%认为没有提前做准备导致简历单薄 , 61.54%找工作时才发现选择很迷茫 , 35.90%找工作时发现自己不具备工作要求的能力 。
无论是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李贝还是来自安徽某高校的黄木辛 , 都认为自己身边有着详细职业规划的朋友并不多 , 一些同学甚至临时买简历模版后“海投”简历 。
据江西某高校的刘佳描述 , 自己寝室4个人的简历 , 都是在校园招聘会的前一天晚上 , 搜索“如何写简历才能迅速吸引HR”“简历撰写注意事项”等词条 , 两个小时仓促完成 。 “穿上一套学校附近租来的正装 , 临时准备几句‘让人抓不住重点’的自我介绍 , 匆匆上场 。 ”刘佳回忆起当时的窘状 , 忍不住笑着说道 , “临近最后几场招聘会 , 我才知道线上发给HR的简历 , 格式最好要用PDF格式 , 而不是WORD 。 ”
学习电气工业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佟里曾因“考研还是工作”发愁 , 最终他在辅导员和导师的建议下选择保研 , 未来暂时“尘埃落定” 。 从未做过规划的他在这段“做抉择”的时间里常常感觉到迷茫 。 “那些对自己专业很感兴趣、有非常高热情的人 , 目标自然而然就有了 。 但像我这样对本专业兴趣一般的 , 就会没有方向 。 ”为了确定目标 , 佟里查了不少的资料 , 甚至去到专业的机构和老师反复讨论 。 考研还是就业 , 优先考虑地域还是专业 , 种种问题不断困扰着他 , 那段时间里 , 被“选择”“折磨”的佟里没少到学院找辅导员和导师咨询 。
“自己的未来还是得靠自己 。 ”虽说保研的决定是做出来了 , 但是他对以后未知的一切还是充满了迷茫 。
只是光有方向和计划 , 似乎还远远不够 。 来自辽宁一所理工科大学的关欣 , 在毕业前也曾为择业伤透了脑筋 。 她就读的专业常被同专业学生戏称为“万金油”专业 , 似乎“什么都可以做” , 又似乎“什么都不对口” 。 在关欣看来 , 择业终究是一道“双向选择题” , 应聘者不可缺少计划和准备 。
刘佳提到 , 自己曾认为职业规划浮于形式 , 做不做无所谓 , 临近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和那些有着明确规划的同学之间的差距 ,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 , 当我还在为简历大片空白填不满而发愁 , 别人已经利用社团经历、获奖经历、实习经历收到了四五份录用函 , 还都是热门岗位 。 ”据刘佳描述 , 其实他也在大学期间参与过不少活动、有过不少经验 , 只是他从未想过将这些有价值的“碎片”组合起来 , 让它们变成自己的优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