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探索多元化方式:医养结合、家政+、嵌入式…( 二 )

  鼓励社会力量进入

  7年前的海珠区沙园路1号 , 还只是个旧厂房 , 地处市中心 。 其时 , 正值广州市积极探索养老问题解决办法 , 鼓励市场力量进入该领域 。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审批手续精简 , 在用地、床位等方面 , 还有优惠、补贴……这让劳伟敏看到了机会 。

  “老城区 , 地理位置好 , 老年人又多 , 周边也没有类似机构 , 办养老院大有可为 。 ”劳伟敏就和厂房所属公司合作建设 , 开办了松鹤养老院 。 绿树成荫 , 环境宽敞 , 花园式的养老院 , 有近900张床位 。

  一开始 , 松鹤的定位是高端养老院 , 收费不菲 , 开业近一个月 , 咨询的人不少 , 但入住的人却实在不多 。 在经过充分调研后 , 松鹤调整了策略 , 定位面向中端人群 , 价格也比刚开始下降了30% , 入住的老人渐渐多了起来 。

  养老事业不是短期的事 , 对此 , 劳伟敏一直很清醒 , “养老院的入住 , 前期靠宣传、价格吸引 , 而后期 , 靠的就是口碑了 。 ”

  抓环境、抓设施、抓服务 , 现在我们这里的入住率达到95%以上 , 还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五星级养老机构” 。 可劳伟敏还是感到“压力山大” 。

  “这几年 , 政府大力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 , 门槛低了 , 但竞争更大 , 就是要优胜劣汰 , 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广州市民政局负责同志说 。

  眼下 , 广州市73%的养老床位、85.5%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1%的长者饭堂 , 均由社会力量提供 , 民办养老床位占全市总床位七成 , 社会力量已成为广州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 。

  “从养老机构的开办 , 到养老床位的完善 , 再到长者饭堂食材的供应……社会力量的进入 , 意味着政府力量能够有效解放出来 , 更多地放在兜底保障与引导监管方面 。 ”广州市民政局负责同志表示 , “专业的事 , 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 ”

  公平

  政府能兜底 , 群众心有底

  在被送到广州市老人院之前 , 陈文均是“三无”(无劳动能力 , 无收入来源 , 无法定赡养人)人员 。 提到去敬老院 , 他转身就走 , 谁的面子也不给 。 2016年9月 , 一场疾病袭来 , 陈文均倒下了 , 治疗后就被送到了老人院 。

  “以前 , 别人跟我说 , 千万不要去老人院 , 没想到 , 来了之后舍不得走 , 工作人员态度好 , 院长还给我拿了新衣服来……多亏了政府照顾 , 我才能在这安心养老 。 ”陈文均说 。

  “像陈文均这样的老人 , 属于特殊保障对象 , 由政府兜底保障 。 我们公办养老院必须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 。 ”广州市老人院副院长常广财说 。

  政府能兜底 , 群众心里才有底 , 才能避免因市场失灵而带来的养老公平问题 。

  为此 , 广州市民政局定期巡访、主动服务 , 加强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为“三无”、低保低收入、计划生育特别扶助人员等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资助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率先建立全市统一、困难失能优先、公开透明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还为全市所有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 资助10万多名本市常住的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使用“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 。

  除了兜底 , 政府还注意扮演好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