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掉11亿后,青客公寓赴美上市前景未明( 二 )

再把目光投向自如、蛋壳两大巨头 。 在豪掷2亿美金收购爱上租之后 , 蛋壳公寓管理房间数量接近40万间;要实现“房源50万变100万”的自如 , 更因此如履薄冰 。

水能载舟 , 亦能覆舟 。 长租公寓分外眼红的房源 , 一旦出现空置 , 立马就变成了炸弹 , 引发长租公寓的集体暴雷 。 人的记忆肯定比鱼要长 , 长租公寓悦如轰然倒塌的声音 , 仍在耳边回荡 。

而公寓平台受到房源的限制 , 为求生纷纷开始涨价 。

2018年11月30日 , 自如一份《续约涨幅规定》补充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 率先撕开了长租公寓涨价的口子 。 通知表明 , 12月1日起 , 自如将取消不涨价及续约涨幅不超过5%限制 , 且为保持合理价格涨幅 , 系统给出的续约价格最高涨幅为10% 。 此后、蛋壳、青客纷纷跟进 。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 。 至此 , 2009年大热的电视剧《蜗居》 , 在9年后的现实中完美上演 。

而除了涨价以外 , 大众对长租公寓的印象 , 也一直停留在家具装修甲醛超标、长租公寓无法实现盈利等负面印象上 。 艾媒报告发布的《2019中国长租公寓市场现状调查与消费者行为监测报告》显示 , 长租公寓网络口碑仅仅只有23.1 。

最可爱的想象力

而早在青客之前 , 蛋壳、自如两大平台就被曝出将要上市 。

据锌财经了解 , 早在9月份 , 蛋壳就被曝出将赴美上市 , 募集金额达7亿美元 , 而同样地 , 暂坐行业头把交椅的自如 , 也被曝出将于明年上市 。

虽然最后都无疾而终 , 但利好显然并非空穴来风 。 手握数十万房源的蛋壳和自如 , 自然有着令资本趋之若鹜的底气 。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 , 自2015年成立以来 , 蛋壳已经完成了6轮融资 , 估值已超20亿美元;完成5亿美元融资后 , 自如的市值更是飙升到了50亿美元 。

图片来源于艾媒咨询

而资本趋势若无的背后 , 折射出的是长租公寓万亿的市场 。

北京租房人口735万 , 房源总数538985套 。 13个人抢一套房源;

长租市场在租房市场的渗透率 , 不到10%;

仅2017年就有20家长租品牌公寓完成融资 , 金额突破418亿;

2020年租房市场规模将达2.71万亿 。

数据不多 , 却足够让资本眼红 。

“当利润达到10%时 , 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时 , 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 , 他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 , 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无所畏惧 。 ”

100多年前的英国 , 马尔克斯说出的那句经典 , 至今仍在耳边回荡 。

在长租公寓还未达到深水区之际 , 资本的风起云涌 , 四处决战 , 也是为了度过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 烧钱带来的微光 , 或许可以驱散黑夜最刺骨的寒冷 。

但前提是 , 在黎明到来之前 , 得先活下来 。

只有达到规模效应后 , 边际成本才能得到降低 , 加上管理得当 , 接着开始赚钱 。 只有当你成为行业老大、控制市场之后 , 就可以借着垄断 , 抬高房租 , 就如如今的滴滴一样 。 这是对于未来‘最可爱’的想象力 。

所以即便上市成功 , 青客也不得不做好持续盈利的准备 。 毕竟 , 上市成功之后依旧处境困难的并不在少数 。 此前的Uber、宝宝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 而倒在上市前夕的 , 也并非没有个例WeWork至今仍身陷囹圄 。

精细化、差异化运作 , 或许是一条路 。 正如自如CEO熊林所说 , 自如不是长租公寓公司 , 而是一家提供居住产品和生活服务的科技公司 。 他将目标直接对准了那个“终点” 。

赴美上市之后 , 青客或许就得寻找自己的那个“终点”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