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购买助眠类产品大把花钱 什么偷走了90后的睡眠?

  一方面“困却不肯睡” 一方面在助眠类产品上大把花钱 什么偷走了90后的睡眠

  当城市的灯火慢慢熄灭 , 熬夜的人开始拿出褪黑素软糖、睡眠喷雾、眼罩……某电商平台统计的数据显示 , 今年“6·18”期间进口助眠类商品成交同比增长530% , 整体市场规模超3亿元 。

  几个月过去 , 上述产品的销量仍在增长 。 数据显示 , 90后购买进口助眠类商品的人数超过了其他年龄群体的总和 。

  消费市场的火热背后是睡眠需求的上涨与睡眠状况不良 。 偷去90后睡眠的已经不仅仅是学业 , 还有各种各样的因素 。

  熬夜的人长大了

  今年25岁的赵亮(化名)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晚睡 , 相比于白天 , 从事传媒领域的他更喜欢在夜间工作 。 “不想放弃这个夜晚”成为他劝慰自己独处到天明的说法 。

  更多的90后有类似的想法 , 他们在“90后成睡眠特困户”的微博话题下描述自己的睡眠状况与晚睡原因:“没勇气结束今天 , 没信心开始明天”;“舍不得睡 , 一天属于自己的时间真的很少”……7天时间 , 该话题阅读量达2.9亿次 , 讨论量超过5万次 。

  “2004年我们研究当时中小学生生活方式时 , 就关注到了睡眠问题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提到的这次研究 , 调查对象大多为90后 。 当时的结果显示 , 平时(周一到周五)睡9小时及以上的人数占比为56.9% , 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首先与作业有关 , 其次是上网和玩游戏 。

  十多年过去 , 很多东西代替了学业压力 , 继续争夺长大后的90后的睡眠 。

  CBNData《2018国民睡眠生活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 , 全国1亿7千多万 90后中存在睡眠问题的人数占比为三分之一 , 68%的人表示每天根本“睡不够” 。

  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睡眠质量差被认为是失眠的4类主要表现 。 《2019睡眠状况洞察报告》对年轻人的入睡时间点进行了统计 。 该报告显示 , 48%的95后和35%的90后每天零点后睡觉 , 其中 , 凌晨1时后入睡的95后比例达15% , 玩手机是其睡前的主要行为 。

  “有的孩子睡前玩手机 , 手机砸到脸上才有困意 。 ”在孙宏艳看来 , 部分90后不是睡不着而是主动熬夜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医学科医生、哈佛SMART压力管理项目培训师王芳也接触过不少“困却不肯睡”的年轻人 。 “年轻群体与其他年龄层咨询者或患者最大的区别是 , 他们愿意来求助 , 对一些新方法、新理念的接纳程度更高 。 ”王芳说 。

  实际上 , 信奉“朋克养生”的90后不仅看重医学干预方法的科学性 , 在购买助眠类产品时也十分在意其中的成分是否健康 。

  睡眠投资里的养生需求

  回忆起吃褪黑素后的反应 , 赵亮只记得“眼皮发重” , 这款由朋友介绍的保健品“偶尔有效果” 。

  但一款包含了褪黑素的软糖却真实地占据了助眠类产品的消费市场 。 这个添加了西番莲、洋甘菊提取物等的产品以“健康无负担”为卖点 , 并在产品介绍里标注“木糖醇代替蔗糖 , 不伤害牙齿” 。

  95后林启(化名)用“工作与学业无缝切换”来形容自己熬夜的原因 , 为了在剩下的夜晚快速入睡 , 他打算购入一款“促进快速入眠”的睡眠喷雾 。 但之后的挑选过程又加剧了他的失眠 , “都能够调节睡眠规律 , 而且添加的物质各有‘功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