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测瘦肉精 瘦肉精检测方法有哪些( 二 )


另一类是近几年国家及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开展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在养殖环节,每年开展“瘦肉精”专项监测,选择重点省份开展拉网排查 。在兽药监管环节,每年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对生猪产品实施“瘦肉精”监测;在饲料监管环节,每年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包括对饲料中“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筛查与风险预警监测;在屠宰环节,自2011年开始,原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开展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专项监督检测工作,同时督促各地生猪屠宰企业建立“瘦肉精”自检制度 。2016年起,在部分省份增加开展了屠宰环节“瘦肉精”等多参数的风险监测,至2019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风险监测因子设置也更加全面 。2020年起实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各有侧重的风险监测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环节,早在2001年,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监测范围、监测项目、监测品种、监测环节逐年扩大 。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配合采取普法宣传教育、日常监督检查、抽样检验检测、依法惩处违法犯罪分子等多种措施来监管‘瘦肉精’ 。”樊霞介绍,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泛使用到目前少数人违法使用,多种监管制度和措施使“瘦肉精”等违禁药物非法使用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
2002年,原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将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等7种常见的β-受体激动剂都列入禁用目录 。2010年,根据近年来化工和制药工业的发展变化,原农业部发布目录禁止使用其他9种β-受体激动剂 。至此,我国明确禁止在养殖动物上使用的β-受体激动剂达16种 。
张杰介绍,我国全面禁止在动物养殖中使用“瘦肉精”,并且将违禁使用“瘦肉精”作为一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一经发现一律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经过多年建设,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规划并筹建了一批畜产品质检中心,畜产品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全国畜产品中“瘦肉精”抽检不合格率大幅降低,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 。2020年,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结果通报显示,畜禽产品样品合格率为99.49% 。
焦点四:此次“瘦肉精”羊出现,全国范围开展为期三个月“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有哪些特点,将达到什么效果?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原农业部在每年的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计划中监测对象除生猪外增加了肉牛和肉羊;2017年开始,屠宰环节“瘦肉精”专项监督检测工作将检测对象从生猪扩大到兼顾牛羊 。
“此次‘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突出了全面性和科学性”,王培龙表示:“通过这些强力措施,一方面保护合法养殖经营者,对非法使用‘瘦肉精’的个别养殖户形成有力震慑,促进产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安全的畜产品,保障消费者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首先,要求全面全环节进行排查,涵盖畜产品生产中养殖、贩运、屠宰等各环节,以及“瘦肉精”非法制售的全链条 。从牲畜种类来看,虽然近期出问题的是羊肉,但本着“举一反三”的原则,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包含牛、猪等牲畜 。从手段和措施来看,通过全面排查、飞行检查、多部门联动、完善跨省办案、健全举报渠道等多方面来打击各类涉及“瘦肉精”的违法行为 。对于发现的“瘦肉精”问题线索要追查制售源头和问题产品销售链条,坚决打掉生产黑窝点和地下销售网络 。涉及跨省案件的,各地要全力配合协查,限期办案 。对于监管人员存在涉嫌“保护伞”问题的,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坚决打掉“保护伞”,体现了坚决打击“瘦肉精”的决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