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测瘦肉精 瘦肉精检测方法有哪些


不久前,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河北沧州青县存在部分经销商贩售“瘦肉精”羊肉问题,农业农村部当晚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督促地方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严肃惩处违法行为 。3月1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禁使用“瘦肉精”行为 。
早在1997年,原农业部发文明确禁止使用“瘦肉精” 。淡出公众视线已久的“瘦肉精”缘何又现身?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监管“瘦肉精”?此次专项整治有哪些突出特点?消费者该如何选购放心肉?就这些公众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多位专家解疑释惑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樊霞介绍,“瘦肉精”的学名为“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β-受体激动剂、β-兴奋剂),是一类化合物的统称,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 。其进入牲畜体内后能够提高牲畜的瘦肉率,俗称为“瘦肉精” 。
【如何检测瘦肉精 瘦肉精检测方法有哪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培龙表示,动物养殖过程中饲喂“瘦肉精”后会在动物体内产生残留,若人体过量摄入含有这些残留物质的动物可食组织,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肌肉震颤等症状,甚至会诱发急性食物中毒 。对此,我国态度明确,严厉打击各类涉“瘦肉精”违法行为 。
但是,个别养殖户受利益驱使,为提高出肉率,迎合国人喜欢瘦肉的消费趋势,在养殖过程中还违法使用“瘦肉精” 。近年来的监测表明,个别养殖户非法使用的“瘦肉精”多为盐酸克伦特罗 。其合成工艺并不复杂,因此一些地下黑窝点能够生产此类化合物,并制作成预混剂出售给养殖户 。“所以此次《通知》指出,要追查‘瘦肉精’制售源头和问题产品销售链条,坚决打掉生产黑窝点和地下销售网络 。”王培龙说 。
焦点二:目前我国“瘦肉精”有哪些检测技术?在动物养殖、收购贩运、屠宰等环节对“瘦肉精”有哪些检测?
“目前,我国已列入检测的‘瘦肉精’有22种 。”樊霞介绍 。据统计,已发布有关“瘦肉精”检测的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有20多个,检测对象主要是饲料、动物尿液、动物组织、动物源性食品等 。可用于“瘦肉精”检测的方法很多,总体可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快速筛查技术 。通常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酶联免疫技术,产品包括快速检测卡和试剂盒,可用于“瘦肉精”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另一类是确证分析技术 。主要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质谱串联等 。此外,为提高“瘦肉精”检测技术的效率和灵敏度,研究人员还开发了电化学发光免疫学、生物芯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多种新型检测方法 。
王培龙表示,初步筛查阳性样品需要用色谱法等进一步确证检测 。即便是养殖过程中只饲喂了较低剂量的“瘦肉精”也能检测出来 。近年来,我国对“瘦肉精”检测技术和设备的投入较大,技术手段完全可以满足监管需求,用来确证“瘦肉精”的检测仪器在我国各地较为普及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屠宰事务处处长张杰表示,目前,我国在畜禽养殖、收购贩运、屠宰环节中对“瘦肉精”的检测分为两类 。
一类是筛查 。在畜禽养殖、收购贩运,尤其是屠宰环节先用快速筛查方法对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3种“瘦肉精”进行筛查,可疑阳性样品再用定量确证方法进行确证 。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均按此程序进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