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App精简瘦身 银行线上服务生态或生变
_原题是:多家银行App精简瘦身 银行线上服务生态或生变
本报采访人员 彭 妍
曾经手机银行App带来的“指尖上的便捷” , 如今却变成了“指尖上的负担” 。
不少用户向《证券日报》采访人员反映 , 日益泛滥的手机银行App出现了功能重复、体验不佳、同质化等问题 。 采访人员也发现 , 很多银行除了缩减网点之外 , 自去年以来 , 开始整合旗下App产品功能 , 对移动客户端业务“缩减” 。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银行整合手机App , 一方面是基于App历史表现的衡量;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整合旗下各类资源 , 提升运营效率” 。
多家银行缩减App数量
日前 , 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 , 自11月17日起 , 将停止邮储生活App注册及支付服务;自12月22日起 , 将停止邮储生活App全部服务 , 并关闭邮储生活App下载入口 。 今年8月份 , 兴业银行曾发布公告称 , 将于10月11日终止“兴业企业银行”App服务 , 相关功能已迁移至“兴业管家”App 。
早在去年 , 光大银行已将直销银行App“阳光银行”与手机银行App合并 。 更早之前 , 工商银行也对其App体系进行过梳理 , 终止运行多个总行级App 。
苏筱芮建议 , 未来银行可在客服、设计排版、功能设置等方面提升App用户体验度 。 同时 , 要做好内容 , 做出差异性 , 通过交叉营销将流量变现 , 实现盈利;设置合理的用户等级体系和激励措施 , 以提升用户黏性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银行App开发泛滥的背后 , 是银行App流量迅速增长后陷入瓶颈的状态 。 当银行App的用户增长到一定程度 , 再要求银行App以之前的速度增长 , 已经不太现实了 。
根据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易观分析发布的数据 , 作为国内零售银行的一家代表性机构 , 招商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活跃用户增长已表现疲软 。 半年报显示 , 截至2021年6月末 , 招行旗下“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的MAU(月活跃用户数)为1.05亿户 , 环比下滑1.87个百分点 。 同比数据也不乐观 , 截至2021年6月末 , “招商银行”App的MAU较去年末仅增长0.2% , 人均月登录次数从去年末的11.98次降至10.94次 。 招行“掌上生活”App的MAU为4347万户 , 也较去年末减少256万户 。
此外 , 金融App监管治理也逐步趋严 。 10月19日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官网通报称 , 有17款金融App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案整改工作 。 通报显示 , 这17款客户端软件涉及8家金融机构 , 其中包括5家银行 , 以及保险公司、支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各1家 。
需注重用户需求和体验
近年来 , 银行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 , 部分银行以场景化、生态化、数字化为方向 , 探索提供多场景、多行业、多渠道的线上金融服务 。 例如 , 部分银行先后发布手机银行私人银行专版、企业手机银行版 。 亦有不少银行针对不同细分客群推出老年版、乡村版、小微企业版、英文版等多种手机银行版本 。 但在创新过程中 , 银行App的业务重叠、同质化等情况难以避免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在多家应用软件商店中搜索后发现 , 多数头部银行旗下均有3个至4个App , 类型涵盖个人类、企业类、生活服务类、转账支付类、贷款类等多个细分领域 。 同一银行旗下的各App之间细分边界并不明朗 , 很多业务有重叠 , 且各家银行App同质化程度较高 。
银行App泛滥 , 也遭到不少用户吐槽 。 “针对银行不同业务 , 需要下载多款App 。 ”北京市海淀区的王先生告诉《证券日报》采访人员 , 自己平时工作忙 , 所以经常使用手机银行 , 但繁多的手机银行App不仅严重占据手机空间 , 对其很多功能也不甚了解 , 使用率较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