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最实用的5个技巧,想爆护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在钓鱼之前,你首先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尽可能了解当前钓场的鱼情,比如说鱼的密度、鱼的种类、鱼的大小、喂养的方法等,这样才能合理地选择钓竿、搭配线组。
下面为大家分享手竿钓法中常识性和技巧性的知识,仅供大家参考。

文章插图
如何搭配线组
我们先来讨论个问题:假设有人用大漂、拉饵钓鲫鱼,他想调4目钓2目,但却只能钓3目,始终钓不成2目,这是为什么?
老手可能很快会得出答案:因为他用 漂过大,两枚钩子在浮 漂上几乎体现不出重量,导致他在拉饵钓鲫鱼时两钩饵的重量只压下浮 漂1目,所以他总是钓3目。另外,他根本没找到底,如果两饵到底后浮 漂应该是4目。就算他找到4目了,认为到底了,但也可能因为 漂大钩轻的原因而产生过底的情况。
钩饵不到底和过底都是新手经常出现的错误。由此,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在搭配线组的环节中,要考虑到浮 漂不能过大,也不可过小。
钓大鱼时用大漂,当有小鱼在下面啄食时浮漂不会产生动作,而大鱼吃饵就会产生中鱼信号。换句话说,用大漂是需要其产生向上的牵引 力,这个力应该是不受非对象鱼(小鱼)干扰的。

文章插图
再讨论个问题:是不是浮 漂越小就越灵敏呢?
钓大鱼时,浮 漂向上的牵引力要和钩饵重量产生成比例的平衡,不能一味追求灵敏而选择小 漂; 反过来讲,如果钓小鱼选 漂过大,当钩饵在浮 漂上体现不出重量的时候,你就不知道找没找准底。因此,在搭配线组时要有个依据,即细线小钩配小 漂,粗线大钩配大 漂,且线组上的两枚钩必须能在浮 漂上体现出最少2目的重量。
调与钓的关系
假设钓点水深1.5米,将水线调整到0.5米(浮 漂与钩之间的距离),再在铅坠上裹上足够重的铅皮(超过浮 漂的浮力),当你抛竿入水后,浮 漂会沉没。然后逐渐剪掉铅皮,直到浮 漂露出水面4目(调目)。再然后,挂上双饵抛入水中,这时浮 漂会因双饵的重量大于4目而沉没。接下来,向上推 漂(延长水线),调至双饵到底后浮 漂露出2目。
以上这个过程是最简单的调 漂操作。
为什么对初学者讲述调 漂时以空钩半水调4目,找底后钓2目作示例呢?是不是非要硬性规定钓鱼就得调4目呢?
当然不是。
调目是浮 漂调整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如果你连调4目都不知道该怎样操作,就没法进一步了解调与钓。那么正确的调钓关系是怎么样的 呢?这里给大家一个公式:钩重+饵重=钓目。
举例说明一下,假设空钩半水调4目,挂双饵后在未着底的前提下浮 漂被压下2目,由此可得双饵的重量是2目。接下来将子线剪掉,这时钩饵的重量被减掉了,浮 漂露出水面6目,试想双钩的重量是几目?答案是2目,而双钩加双饵的重量就是4目。那么这个试验就告诉我们:当空钩调4目、双钩重2目、双饵重2目的情况下,浮 漂的最灵点是2目,最钝点是6目。也就是说加上钩重、饵重以后,浮 漂露出的钓目是你所能钓的最灵点;减掉钩重、饵重后,浮 漂露出的钓目则是最钝点(钩饵全部落底,但短子线是直的)。

文章插图
最灵点到最钝点的这个区间都可以作为钓目,但需要根据鱼情及时调整,最终找到一个信号最准、中鱼率最高的点。比如在钓的过程中,发现有口不中鱼,你可以大胆地将浮 漂向上推,直到中鱼为止;反过来说,发现浮 漂没动作你可以向灵的方向靠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