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安门在北京什么位置 北京天安门右边风水( 三 )


  • ………………
  • 海淀的河:万泉河、肖家河、清河、北安河、金沟河路、永丰西河村、西北旺东河、紫金长河、旱河路、南沙河、长河湾、二河开、上河沿、安河桥、昆玉河、上河村、北玉河等 。
    海淀的湖:昆明湖、玉渊潭(八一湖)、稻香湖等 。
    海淀的泉:香泉桥、温泉镇、海淀泉庄、香泉环岛、双泉堡、冷泉、玉泉山、玉泉路等 。
    船坞:南坞、中坞、北坞、太舟坞等 。
    ………………
    海淀这个区,一半是山,一半是平原 。过了颐和园有一条路,即346公共汽车走的这条,一直往西北方向山里面扎下去 。有一站地名叫温泉,温泉南面有一站叫冷泉,过去都是有泉水能疗养的地方 。传说天下最好的泉水是玉泉山,乾隆爷给这里题词叫“天下第一泉”,古代建有华严寺和静明园,一共有五座古塔,民国时期开设了玉泉山汽水公司,同样也是郊游圣地,现在都是领导人疗养的地方 。古代都是把玉泉山的水装进水车,插上龙旗,一直从玉泉山进西直门运到宫里头,所以西直门也叫水门 。只怕是如今,从通州到海淀,都没有那么多的水了 。
    右安门在北京什么位置 北京天安门右边风水

    文章插图
    玉泉山下的稻田
    水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北京的水是怎么来的?那还真是源自纯天然,远古时期这里是片海,是北京湾,慢慢海水退了,出来了陆地 。人们看中了这片水才在这里造北京的,如果这里没有水,人们就不会在这里建城,也不会有北京了 。
    然而,北京的水还是日渐稀少 。水到哪里去了?表面上看,都填了 。从1949年以来,北京多处填平了沟壑湖河 。民国时填平了赵登禹路、东不压桥,1952年填平了龙须沟,1958年填了大明沟,前后还填了柳荫街,1988年填平了太平湖,而李广桥、白石桥、甘石桥、大通桥……也都随着路面的不断高涨埋起来或拆掉了,如今北京的路面,比民国时平均垫高了不下一米也差不离了 。人口的增长、地下水位的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工业建设,使得北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往地下挖一米多就有地下水了 。如今不知道挖多少米才有水了 。
    树没了,水也就没了
    罗马整座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北京的湖河也不是一天填平的 。就像上文说金水河故道赵登禹路的变迁一样,往往都是前朝是两岸杨柳依依的河流,下一朝就成了泥洼的小河沟,再下一朝成了臭哄哄的排水沟,再下一朝成了暗沟,再下一朝被填平成胡同街道,两边修起窝棚似的房屋 。这也就是北京城为什么有深宅大院,也有破破烂烂 。
    为什么北京成这样?
    民国时的学者张竞生曾经主张,乡村要城市化,而城市要乡村化 。“乡村中只要在交通上、娱乐上、知识上组织成城市,但住居不但不要城市化,而最重要的是使它成为‘大自然化 。’”他怕过度的城市化会毁掉乡村原有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 。而城市乡村化这个观念极为超前,现在已经得到了应验 。城市中不能有太多的人口,反而要有大量的绿化,这样使得人们居住在城中,却还有“竹篱茅舍风光好”的乡村之景 。城市照这样造起来不费劲,但不知要有钱到什么级别的人才能享受得起 。这个理论,正是自古以来北京的建设原则 。很少有城市像北京这样,在城中有一大片水域 。这片水域在民国时还很荒芜,现在什刹海体校的位置,还是恭王府的稻田,王府里自己种稻子吃,北海琼华岛的山上,也尽显一片山野之气 。但凡有钱人家,家里都有花园,普通人家也是养花种草 。
    由此说来,如今北京这样子的原因,是因为城市定位错了 。五十年代的时候,定位为北京要发展工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往南能看到一片烟囱,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 。现在北京的定位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不大合适 。因为我们连南北向贯穿的主干道,连一条中轴路都没有,没有任何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中间堆了一座山,有一座古代巨大的宫殿,还有一片自然的水域的 。除非把故宫拆了、把北海、中南海都填了,把景山平了,都建成路才不堵车了 。外国的皇宫还没中国一财主宅子大 。我们有这几样搬不走的东西,只能说明我们的定位错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