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之中阴地和阳地的区别 汉阳风水属阳还是属阴( 五 )




▍西安南北山脉中的山谷与关隘


距西安较近而得名最早的应该数到临潼县南的骊山 。早在春秋时即已见于记载 。那时还是骊戎立国的地方 。秦始皇陵就在骊山之下 , 这就使骊山更为当时后世所熟知 。骊山在南山之北 , 算不上南山的主峰 , 只能作为蓝田山的北阜 。蓝田山在蓝田县东 , 山出美玉 , 因而也称为玉山 。蓝田县南还有峣山和蒉山 。为一方险要的峣关 , 就建在峣山之上 。刘邦入关灭秦 , 在峣关受阻 , 就绕蒉山 , 击秦兵于蓝田南 。


峣关一名蓝田关 , 在今蓝田县和商县交界处霸水的源头 。有人认为峣关近在蓝田县城南约十余里外 。那里确曾有过峣关 , 乃是北周时徙置的 , 为时不久又复徙至原来的地方 。与刘邦所攻的无关 。蒉山今已不易考究其所在 , 不过峣关西侧 , 尚可见有突出的高峰 , 可能就是原来的蒉山 。如果移峣关于蓝田县城近处 , 就没有可以作为山的山峰了 。


西安城南 , 长安县境内的一段秦岭 , 还有一个被称为终南山的高峰 , 这是在前面已经提到过的 。就在这个终南山的西北不远处 , 还有南五台和翠华山 。这两座山直到现在还为西安人盛加称道 , 作为旅游胜地 。南五台在石砭峪东 , 留村(今亦称五台)之南 , 高程为1688米 。其上有奇峰五 , 因而称为五台 。翠华山在太乙宫之南 , 其上有甘池和水池 。高程为1513米 , 较南五台略低 。在长安县西、户县的东南 , 也有两座为时人所经常称道的山峰 , 为圭峰和紫阁峰 。圭峰的形状如圭 , 直立耸起 , 与其他峰峦不同 。紫阁峰在圭峰之西 , 其附近还有白阁峰和黄阁峰 , 三峰相距不远 , 可以显示其命名的本意 , 紫阁峰向北与户县城旁的渼陂遥遥相对 , 杜甫诗有句说:“紫阁峰阴入渼陂” 。


峰峦迭起 , 其间自然有谷 。南山的谷至为繁多 。清人毛凤枝还特撰了一部《陕西南山谷口考》 , 作了详细的考 。仅就嘉庆重修的《大清一统志》所记载的也有二十余处 , 随文涉及的还不在数内 。有些谷由于风物雅丽、久已为世人所称道 。蓝田县南的椰谷 , 其形如车辆 , 景物宜人 , 唐代诗人王维的庄园就在当地 。户县的东南的高冠谷 , 也是一处有名的风景区 , 谷中不仅有深潭 , 且有瀑布 , 唐代另一位诗人岑参 , 在当地置有庄园 。也有的谷深邃幽深 , 由山下随着曲折的山势上溯 , 直到近山顶处 , 山南的那一侧也有由山下上溯到近山顶处的谷 , 两相联系沟通 , 遂成南北通行的大道 。


长安县南的子午谷就最为有名 。刘邦灭秦后 , 为项羽封作汉王 , 就是由这条道路南去汉中的 。当时尚无子午的名称 , 只是称为蚀中 。到王莽时才以子午相称 。这是说北口为子 , 南口为午 , 南北相对 , 故曰子午 。现在南山之下有子午镇 , 当系早年进山之处 。其实由子午镇南行 , 进山不久 , 翻越一道山梁 , 就进入丰峪 , 南山北坡的道路就溯丰峪而上 , 直登山巅 。


蓝田县东南霸水上源的倒回谷 , 也称为蓝田谷 , 就是由西安东南去商洛 , 再东南至荆襄的大道 , 至迟春秋时期已见于记载 , 秦楚两国就不只一次地在这条道路交兵过 。周至县西南的骆谷 , 也是一条可通大道的谷 。由这条大道可与山南的傥谷相衔接 , 因而就称为傥骆道 。三国时 , 魏国曹爽伐蜀 , 就曾由骆谷出兵 。唐代再度修复 , 又成为南北大道 , 可是后来到明代中叶 , 还是荒芜阻塞 。子午谷道和蓝田谷道现在都已修成公路 , 经过骆谷的傥路道 , 由于阻塞日久 , 现在还不可能修筑公路 。这三条大的谷道 , 隋唐时期 , 由于都位于都城的南侧 , 为了保障长安的安谧 , 皆在谷口附近置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